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ID:38411528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第1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第2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教学改革已在各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因此,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教师和研究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实验区都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关的改革与探索,使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上研讨课,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堂教学评价在功能上正在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革、即淡化评比和奖惩,转而突出其发展性价值,也就是发挥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

2、进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拒绝表演课、上研讨课、注重教学后的教师自我反思与同事研讨、关注教师成长的风气,已开始在中小学流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已逐渐显现出来。    在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中学明确提出,评课要“以检查为主变为以研究为主,以终裁为主变为以探索为主,以指导为主变为以讨论为主,以评判为主变为以鼓励为主,以形成教学模式为主变为以鼓励教学创新为主”。    在成都市武侯区的簇新桥小学,学校领导发现,用理想的好课标准评价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挫败感,教师们参与课堂教学研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于是,

3、他们大胆提出了“1+1”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具体做法就是教师在给同事评课时不用面面俱到,只需指出上课教师的一个优点,给上课教师提出一个改进建议即可。很快,教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出现了争着抢着上研讨课的喜人现象。    在宁夏灵武的东塔中学,每个教师不仅要完成上课任务,还要每周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价与研讨活动。在活动中,首先是上课教师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与反思,然后就是同事们对这堂课的评价,有你来我往的对话、有面红耳赤的争论,民主的课堂教学评价氛围十分浓厚。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为上述积极转变而备感鼓舞的同

4、时,还要注意到,过去重评比、轻发展的评价模式仍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我们曾经对实验区的教师作过一次问卷调查,有一道题是让教师以选择的方式,指出其所在学校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在所列举的9个问题中,G选项“只是通过评价看谁教得好,但没有想到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不断进步”,以35.4%的选择率居第二位。这表明,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各实验区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以新的教学观为指导。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观,并需要教师把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实

5、践之中。课改实施以后,各实验区都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以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与重建。在这方面突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既关注教师的教,又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学的情况,及时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

6、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在实践中受到了中小学任课教师的欢迎,使各实验区的课堂生活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不过,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都是实验区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调研过程中提出来的。主要有:    ①量化与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但是,是不是所有的

7、量化和评比都要退出历史舞台,它们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    ②封闭与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是奖惩性的,指向评比和选拔,所以一般情况下的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面向很大范围内的教师)和封闭的(不因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新课程实施以后,各实验区在这方面已有不小的转变,注重和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但在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③概括与具体。过分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生举手与回答问题的次数等)会在很大程度上束

8、缚教师的教学。而过分概括的评价标准则显得笼统空泛,会使一堂好课的要求难以落实,也会给评课带来麻烦。既要概括,又要具体,但概括到什么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哪些标准要概括,哪些标准要具体,需要教师和研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提出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案。    三、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