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

ID:38449117

大小:2.18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6-1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_第1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_第2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_第3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_第4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皮亚杰的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Jean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人类智慧的探索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弗洛伊德之外的一位“巨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皮亚杰其人一、研究轨迹皮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他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研究轨迹1920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化工作,对儿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程更有兴趣:儿童的

2、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研究轨迹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研究轨迹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二、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

3、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顺应: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须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就是顺应。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肚子”。鱼惊叫

4、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是鱼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理解的牛的形象。这就是同化的过程,假如有一天,鱼自己看到了牛,那么牛的真实形象与鱼脑中的牛的形象是不一样,是无法同化的,鱼将会重新构建一个正确的牛的形象。这就是顺应的过程。智慧的起源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

5、展决定于智慧。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花了大半生的精力,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按着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把儿童心理(智慧、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期)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中学)认知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感觉运动阶段婴儿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到六个月以后,婴儿能够有目的地运用身体的动作(如口尝、手抓)去达到目的。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

6、加巩固。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

7、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感知运动阶段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客体永久性的获得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时也就不存在了。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一般在1周岁左右)。感知运动阶段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客体永久性的获得第五分阶段(1~1.5岁)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尝试错误期”。第六分阶段(1.5~2岁)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

8、里用“内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