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

ID:38568044

大小:5.4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5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_第1页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_第2页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_第3页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_第4页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互感系数报告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两种方法测量互感系数实验报告1.伏安法实验原理:设互感线圈分别为L1、L2,则测出L1的空载电流I1及L2支路的开路电压U2,由公式U2=ωMI1即可求出互感系数M(其中ω为交流电频率)。仪器设备: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4Ω采样电阻示波器电路连接示意图:标准文案实用文档连接实物图:L2L1功率放大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实验具体步骤:给出一组具体实验,测量距离11.5cm,交流频率100KHz,输出电压10V。Step1:调整信号发生器,使输出正弦波。调整CH1频率100KHz,幅度1V。标准文案实用文档Step2:连接功率放大器,使得输出信号放大10倍,则输出电压为10V。St

2、ep3:4Ω采样电阻R与电感L1串联,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接在R与L1串联电路的两端,并用示波器CH1连接电阻两端,测其电压VR;CH2连接电感两端,测其电压VL。注意:VR与VL应共地(即R与L1相接处接地,CH1接电阻另一端,CH2接电感另一端)。标准文案实用文档Step4:读出示波器数值:黄色CH1:Vpp(VR)=616mV,Freq=100KHz,蓝色CH2(VL):Vpp=10.4V。Step5:放置L2线圈,中间用非金属物隔离,与L1线圈正对距离11.5cm,测量L2的开路电压。Step6:读出示波器读数:CH1:Vpp=600mV,Freq=100KHz,CH2(V

3、2):Vpp=2.70V。实验结果见实验数据。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标准文案实用文档Matlab编程计算:VL=10.4;%---电感电压VVR=0.616;%---电阻电压Vf=100e3;%----频率HzV2=2.70;%----负载电压VR=4;IL=VR/R;L=VL/(2*pi*f*IL);M=V2/(2*pi*f*IL);K=M/L;disp(L*10^6);disp(M*10^6);disp(K);实验数据分析:具体实验数据:距离/cm频率/kHzVR/VV2/VL/uhM/uHK11.51000.6162.70107.4827.900.26141000.6162.48

4、107.4825.630.24161000.6161.92107.4819.840.18181000.6161.62107.4816.740.16ANSYS仿真:通过ANSYS对电感L1、L2进行磁场仿真,下图为仿真模型: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标准文案实用文档仿真数据标准文案实用文档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M、K的对比:标准文案实用文档(+线为仿真数据、*线为实验数据)标准文案实用文档实验结论: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M误差在3uH左右,并随距离的增大误差越来越小。K误差在0.02左右,并随距离的增大误差也越来越小。距离在15cm左右M在20uH左右时K约为0.2。小于15cm时K大于0

5、.2。大于15cm时K小于0.2。标准文案实用文档2.串联法(b)(a)UU实验原理: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串联,若是异名端相连,叫做顺向串联,如上图(a),若是同名端相连接,叫做反向串联,如上图(b)。在交流电路中,顺向串联时电感值L’=L1+L2+2M。反向串联时电感值L”=L1+L2-2M。可得M=1/4(L’-L”)。电路连接示意图:(a)顺向串联(b)反向串联实验过程:将电感L1、L2分别正向串联与反向串联接在电感测试机器上,读出电感值大小。Step1:设置测量频率100Khz,顺向串联电感。测得Ls=275.81uh标准文案实用文档Step2:反向串联电感。测得Ls=16

6、4.39uh结论:实验数据与方法一测得数据基本一致。得以验证。标准文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