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学界老兵2

财税学界老兵2

ID:38571741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5

财税学界老兵2_第1页
财税学界老兵2_第2页
财税学界老兵2_第3页
财税学界老兵2_第4页
财税学界老兵2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税学界老兵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明:以下是厦门电视台摄制的《庆祝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从教60周年》专题片文字稿,拟在庆祝大会上播放,并刻VCD给与会嘉宾,23日前后将在厦门电视台播放。财税学界老兵——邓子基——庆祝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从教60周年撰稿:朱水涌1934年的一个寒冬,闽北沙县夏茂镇的一间杂货店里,走进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少年11岁,父母先后去世,孤苦伶仃的他只能依靠自己勤快的手脚,为杂货店打杂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如此困境里,这个少年,靠勤工助学,靠奖学金,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在穷山僻壤里靠打杂维生的少年,后来竟然成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2、之一,一位中国财政学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的标志性人物。他就是厦门大学的邓子基教授。如今,邓教授已85高龄,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起他青少年时期的艰难奋斗,依然是一股自强不息的气慨。【同期声邓子基教授】学校会考,被保送到国立政治大学,另外我还考,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在国立交通大学)读了六个月,很冷啊,没钱啊,有几个华侨资助我给我一件毛衣,很穷。后来不行,交不起学费。政治大学迟开学,我就从(长江)北岸到南岸,到那(政治大学)去念,念经济系,为什么呢?一个是他吃饭包了,穿衣服也包了,还有零用钱几块钱,毕业后还有包分配,就去读了经济系。8历史就这样阴差阳错,交通大学也许因此失

3、去了一位未来的航空科学家,而政治大学却迎来了一位后来的中国财政学泰斗。大学毕业后,邓子基被分配在江苏泰兴县税务局工作。这个时期,内战爆发,国民政府腐败不堪,国内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年轻的邓子基以经济学者的眼光思考着祖国和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他辞掉才任职几个月的小公务员,怀着一腔热血回到故乡的省会城市福州,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联合会”,投入民族“反饥饿,反内战,争自由”的斗争洪流中。1950年春天,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教授领衔成立了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并开始招考新中国首批经济学研究生。王亚南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资本论》的最早中译者之一,他以研究《

4、资本论》和“中国封建官僚经济”著称于世。邓子基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以福州考区第一的成绩,成为王先生的首批弟子。【同期声邓子基】他(王亚南)说,你做过税务工作,你就读财经学吧,学财经是他定的/他对我做学问的方法,为人治学,从事教育,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厦大,我总结我的思想来源是王亚南的,我总结了十个字: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教书育人是投入,出人才出成果是产出。1952年,邓子基研究生毕业,王亚南校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工作。邓子基从此以厦门大学的三尺讲台作为自己人生的舞台,选择了财政经济学作为撬起理想信念和终生事业的支点。8研究生毕业前,邓子基就发表了第一

5、篇论文《苏联预算制度研究》,毕业后又发表了《略论财政本质》等系列学术文章,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并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财政基础理论与运用的研究和倡导。【同期声邓子基】我是一个国家分配论者,国家分配论的倡导者,坚持者,还力图加以发展。/1957年,西南财大一个老教授许廷星写了一篇文章叫“财政是分配关系”,我从中得到启发,我接着写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略论财政本质》,第二篇《财政只能是经济基础的范畴》,第三篇文章《财政学的对象与范围》,在《厦门大学学报》和《中国经济问题》发表,这样系统论述(财政本质)是第一次,那比许老师有进步了,我当时多方面去讨论这个问题,得到大

6、家的承认。【采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研究员】邓老在老一辈学者里很活跃地参加了有中国特色财政理论研究过程,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一直到现在他始终坚持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把基础理论和现实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60年来,作为中国财政学主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邓子基教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在财政学这块领地穷经皓首,耕耘不息,出版了60部专著、教材,发表了400篇论文,提出了财政本质论、财政模式论、财政四要素、财政四职能等理论观点,在财政预算、税收、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财政与金融等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问题上,提供了卓越的研究成果。邓子基教授因此被称为国家财

7、政改革和建设的“坚强的智慧后盾。”【福建省原常务副省长王一士】我是搞经济的,也管财政,我把他的思想在我的经济工作中我来贯彻,按他的办法来,我觉得都很有效。88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异常活跃,中国经济学家无不在为一个即将到来的经济体制大变革思考着。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分配论”遭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针对出现的争论,中国社科院和财政部召集全国80多位专家,在厦门大学就财政的本质问题展开讨论。【同期声邓子基】倾听大家的批评,最后我没有发表意见,我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国家分配论答疑》,我主张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