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

ID:38648011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7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_第1页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_第2页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_第3页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_第4页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性论在中国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逻辑发展摘要:哲学伦理学之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是人性论问题,人性论是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孟子、荀子分别提出“性善论”和“性恶论”,奠定了传统人性论的基础。汉唐学者折中孟荀,建立了“性三品”、“性善情恶”等学说。宋代以后的学者总结了前人成就,完成了“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的理论构建。关键词:人性论中国古代逻辑发展人性论是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德是人的主体属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伦理学是关于人的完善的学说,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人的存在、发展及其本质完

2、善的认识。中国传统伦理学说从西周开始就对人在宇宙中的作用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文化传统。人成为传统伦理道德最为关心的核心内容,而对人的认识首先就必须回答人究竟是什么,他与自然界其他存在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而论证道德的必需与可能。正是对人的认识的这一特殊视角,形成了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德性主义的人性论思想,为天人合德的道德学说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一、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一种人性论,他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论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

3、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子”、“良能”。《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以性善论作为根据,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即“不忍人之政”。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的这些观点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但是他主张的不是人性本善,而是人心向善。“仁、义、礼、智”是一种与

4、生俱来的善,是“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孟子强调人的本性存在先验的善之同时,认为人之所以会有不善是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外界影响,而是人自身是否有向善的主观愿望。一个人不愿意像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为使人的善性能够保存和发展,孟子提出了一套修身养性的功夫。既包括了他的认识论又包含了他的道德哲学。“尽心”、“存心养性”、“寡欲”、“求放心”、“自反”、“养气”等命题构成了他的修养功夫。而且,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政治学说。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

5、,君为轻”。二、性恶论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年代,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春秋到战国时期社会思想和理论也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统一国家,也需要统一思想,在百家争鸣时期学术上的争执也是水火不容。这个时代需要一个人对众多学说做一个综合整理,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解决社会、国家以及民生的问题。荀子虽然自己的儒家学派的学者,但是他能够兼容并蓄,是一个集大成者,诸子的思想学说让他能够在其中做出分析和比较,所以荀子有丰富的思想,以儒家为本,扬各家之长,让他有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荀子师从孟子,但是他不认同孟子的性善论。

6、孟子的性善论主要发挥孔子的“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的理论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性恶论是在他研究意识存在、精神物质关系时产生的关于人道观的问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即天性;伪,就是后天的努力、环境和教育。荀子认为因为人的口腹之欲、生来好利、贪婪好争,如果顺着这些本性下去就会造成社会的暴乱和动荡,所以人的天性是恶的。“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处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但是由于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他认为如果单纯的教之

7、以礼是不够的,需要一定的惩罚措施限制人们的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制才能真正的维持社会的稳定。他认为,古代圣王认为人性是恶的,人性会偏斜不正,悖乱而无治,所以人们建立礼仪、制定法度,来改变人的性情,使之得到端正,驯服教化人的天性,让人们都受到治理,符合与道。因此,他认为现在的人也需要一定的教化改变自己,收敛本性。这样看来,认得本性从来都是恶的。二、性恶论与性善论之现在观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曾经是人们所爱争论的话题。但现今很少有人再对此感兴趣了。因为西方的思想家如康德似乎已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性善与性恶本身并

8、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只有承认人的自由意志才存在对人性进行讨论的基础。性善论并不是事先假定人性一定都是善的,而是认为人有向善的内在驱动;同样,性恶论也不认为所有的人必然先天就是恶的,而是人性有向恶的发展的内在动因。首先,假定人性善或人性恶并不与自由意志相冲突,相反,它们都是在承认自由意志的前提下对人性发展的可能性的假定。不过,与自由意志论不同的是,对人性善或人性恶的假定一开始就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谈论个体以及个体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