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

ID:38702267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7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_第1页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_第2页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_第3页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_第4页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辅助教育》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机辅助教育》各章思考题第一章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况1.解释名词:CBE(计算机辅助教育):(书P2)计算机辅助教育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研究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所有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使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帮助教师管理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活动,等等。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书P2)计算机辅助教育是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直接为学生服务。CMI(计算机管理教学):(书P2)计算机管理教学是指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各种应用,包括教学管理、学校行政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等。CSCL(计算机

2、支持的协作学习):(书P6)1.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强调利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2.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百度)E-Learning(电子化学习):(书P6)电子化学习,也可以说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是信息化社会的一种新兴教育理念。2.计算机辅助教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性系统。(书本P3-5)l研究实验阶段(50年代末-70年代初)(PLATO系统、TICCIT系统、IBM1500系统)l特点:计算机软、硬件能力有限,采用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

3、逐渐形成CAT分支,开始设计写作语言,随着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出现ITS系统。l普及应用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末)l特点:出现微型计算机,计算机开始普及,计算机教育应用在世界广泛开展;70年代末我国开始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l综合发展阶段(80年代末-现在)l特点:1.多媒体与超媒体技术发展;2.网络技术的发展;3.新技术的实践(ICAI、软件工程方法)3.程序教学的特点与原则。特点:(1)学生必须作出一个积极的外显反应(2)学生的反应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强化(3)程序教材由一系列小问题组成,问题之间联系紧密,学生可以通过解答简单问题而学习系统的知识。(4)程序教学可以

4、适应学习进度的个别差异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4.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趋势?(书本P11)虚拟教学研究、视频点播研究及其应用、网络合作学习研究5.视频点播系统存在的不足有哪些(书本P14页)(1)交互性不足(2)缺乏其他媒体(如文字等)(3)无视频内容索引(4)个性化设计弱6.与传统相比,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发生哪些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材创新、教师的作用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构造和组织测验、教学管理第二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与策略名词解释: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简化形式。计算机辅助教

5、育重的教学模式是学习理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为完成现代教学与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相对稳定的,用以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教学与学习的策略方法和结构的简化形式。(书P48)探究型教学模式(WBQ):基于Internet的探究性教学(WBQ)是指让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需要,自己决定学习步调,自主选择学习媒体内容和学习方式,独立地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活动。(书P49)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CSCW):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下由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人协同完成同一任务,计算机提供一定的支持环境来支持小组成员一起工作。(书P5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应该是在

6、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拟定的,是一些能使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书P65)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特点:大容量的非线性顺序式信息的呈现学生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CAI系统可通过提问、判断、转移等交互活动,分析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状况,调节学习过程,实现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教学进度由学生控制并有交互活动,学生在CAI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不易受干扰和疲劳计算机可保留各学生的学习进展记录,并进行各学生的学习进程分析和群体学习分析,对教师或软件开发者提供了教学决策支持网络技术使CAI获得群体支持,解决个别化学

7、习与群体学习的矛盾2.CAI的基本模式及各模式的主要特点。(非网络主要操练练习、指导型、游戏型)3.网络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与原则(书P50至P51)一般步骤:(1)问题分析阶段(2)信息收集阶段(3)综合阶段(4)抽象提炼阶段(5)反思阶段原则:(1)自主能动性原则(2)知识建构原则(3)灵活性原则(4)社会性建构原则4.问题型教学模式的特点、过程。问题型教学模式的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真实任务(2)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以鼓励自主探究(3)强调支持与引导激发学习者高水平的思维(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