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典型做法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

ID:38747395

大小:24.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8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_第1页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_第2页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_第3页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_第4页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典型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全工作典型做法(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成昆线为典型的山区铁路,线路技术条件差,起伏坡度大、变坡点多。线路小半径曲线多,基床、道床病害频繁,无缝线路稳定性差。2016年成昆线换轨大修数量大、涉及线路长,养护过程中频繁开断更换伤损钢轨等,造成锁定轨温与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标准不符合。近期气温回暖,胀轨隐患增多,为了满足行车安全需要,长轨应力放散工作迫在眉睫。现将我段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安全做法介绍如下:一、施工重难点及注意事项1.锁定轨温是反映无缝线路状况的重要数据。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是安排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核心,它必须准确可靠,才能保证无缝线路安全运用。锁定

2、轨温是否准确,以及锁定轨温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对此茫然无知,就会给无缝线路业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危及行车安全。2.通过对线路应力放散,使锁定轨温符合《修规》第3.10.15条规定。3.影响无缝线路稳定性的不利因素:⑴温度力;⑵钢轨原始弯曲矢度;⑶曲线半径;4.应力放散或调整:⑴锁定轨温在整段长轨条的全长上应均匀一致,它也表示温度力的分布均匀一致。如通过位移观测桩的观测,或轨长标定的观测,发现其不一致,则应进行应力调整,使之均匀一致。⑵一段无缝线路的长轨条,其锁定轨温从整体上并无变异,但局部有高有低,在此情况下方可用调整的方法使之均匀;而应力放散则与

3、调整不同,它是一段长轨条的锁定轨温,整个偏离了允许的设计锁定轨温范围。⑶原则上成段更换的长轨条和调整长度大于300m的插入短轨区段应纳入应力放散,调整长度短于300m的插入短轨区段纳入应力调整。二、施工条件1.无缝线路技术条件的排查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做好放散(或调整)工作:⑴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或左右股长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5℃。⑵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⑶跨区间(或)全区间无缝线路的两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超过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条的最低、最高锁定轨温差超过10℃。⑷铺设或维修作业方法不当,使长轨条产生不正常的伸

4、缩。⑸无缝线路固定区、无缝道岔产生严重的不均匀位移或累计位移量大于10mm。⑹夏季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多。⑺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改变了原锁定轨温。⑻通过测试,发现温度力分布严重不均匀。⑼低温铺设长轨条时,拉伸不到位或拉伸不均匀。2.施工计划的申报施工计划申报:施工车间施工负责人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向车间调度提报第三日计划(请点封锁施工120分钟)。车间调度提前3天12:00前向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计划调度提报第三日的施工计划(施工项目、地点、数量、施工负责人、配合单位),段指挥中心计划调度编制复核后,反传车间施工负责人确认,确认无误后车间调度再传段指挥中心

5、计划调度,段指挥中心计划调度再次审核无误后在18:00前向局工务处调度提报第三日的施工计划。未经批准作业项目,严禁施工。严格执行“天窗修”施工制度,有碍行车安全的施工必须在“天窗点”内进行。三、技术标准1.锁定轨温⑴钢轨锁定轨温,是指钢轨处于自由状态下被锁定于轨枕时的轨温。在锁定轨温下,钢轨的温度应力为零。由于温度的升高,造成钢轨所产生的温度压力与道床阻力、轨道框架刚度反作用力之间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从而需对钢轨进行应力放散;⑵锁定轨温应清楚、准确,实际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两相邻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5℃;左右股钢轨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5

6、℃;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10℃;⑶根据《成都铁路局无缝线路管理实施细则》(成铁工【2015】217号)文件中第2.5.2款规定,隧道内距洞口大于200m范围内无缝线路最高轨温可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气温,最低轨温可采用当地历史最低气温,其设计锁定轨温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第3.10.3条相关规定进行计算。(成昆线允许速度均低于120km/h)。①短隧道(隧长L≤500M)内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应与洞外相邻单元轨节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②其它隧道(隧长L>500m)内距洞口200m范围内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

7、温宜与洞外相邻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隧道内相邻单元轨节(最短不应小于200m)的设计锁定轨温按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控制,并逐渐过渡。隧道内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与同一区间隧道外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须控制在10℃以内。2.应力放散⑴在应力放散之前派人按标准埋设观测桩。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各100m及400m和单元轨条中点各设1对);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6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各100m及400m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在

8、轨条就位或轨条拉伸到位后,应立即进行重新标记、刷写。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⑵线路方向良好,轨道几何尺寸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