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

ID:38749944

大小:8.01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6-18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1页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2页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3页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4页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貌研究基本问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世界地形一、地貌形态二、地貌的相对等级三、地貌的成因四、地貌的成因分类五、地貌的年代及发展六、地貌发展的阶段性第二章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地貌的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地貌形态要素沙漠区的冲积扇2.地貌形态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

2、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3.地貌形态测量指标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坡:坡角>50°中等坡:坡角25~50°缓坡:坡角<25°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3.地貌形态测量指标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态高度大、坡度大--地形陡峻高度小、坡度小--地形平缓页岩灰岩砂岩居庸叠翠3.地貌形态测量的指标③地面破坏程度:割切深度:指一种地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地面切割程度:地

3、面破坏面积的%。水域面积/总面积。4.地貌的形态类型指与周围地貌的关系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阶地、垅、丘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谷地、洼地、坑、穴描述+照相+素描。正 地 形负 地 形二、地貌的相对等级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Ⅰ.巨型地貌:大陆、洋盆Ⅱ.大型地貌:以陆地上的山岳、平原、盆地为研究对象。Ⅲ.中型地貌:山岳分为河谷、分水岭。Ⅳ.小型地貌:河谷分为阶地、坡地。Ⅴ.微型地貌:小型地貌中更低一级地形起伏大陆→山岳→河谷→阶地→前缘 Ⅰ--Ⅱ--Ⅲ--Ⅳ--Ⅴ大 洋 盆 地Ⅰ.巨型地貌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

4、单元:大陆、洋盆。形成发展始于中生代:T之前为一超级大陆(泛大陆)由于板块运动而裂解形成现代大陆和大洋。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后期破坏严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括大陆架、大陆坡。Ⅱ.大型地貌-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丘陵:海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

5、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山地的高度分类风化作用丘陵<500低山<500流水作用中低山1000~5001000~500低中山<500中山1000~500流水作用高中山>10003500~1000雪冻风化中高山1000~500重力作用大小冰雪作用高山>10005000~3500冰雪作用极高山>5000地质作用特征名称切割深度(m)海拔高度(m)平原的高度分类海拔高度(m)名称例子地质作用特征>

6、600高原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剥蚀、侵蚀、谷地重力作用600~200高平原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平原200~0低平原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外力堆积、洪泛、河岸侵蚀、海蚀和海积。海平面以下洼地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2)Ⅳ.小型地貌阶地、河漫滩、洪积扇、冲积扇。Ⅲ.中型地貌山(河)谷:由谷坡、阶地、河床等组成。山间盆地:发育在山脉中的盆地。分水岭:一般是山脉的中央部位。地貌等级的研究:宏观观察和制图:巨、大型-Ⅰ、Ⅱ级,利用卫星、RS手段。微观研究和制图:在野外,从小型地

7、貌入手,然后扩展大中型地貌。三、地貌的成因1.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内外地质营力。基础——岩石和地质构造。A.内营力发生于地壳内部、深部,即内部的物质运动。内营力的方式构造运动:水平运动——河流拐弯、梳状水系地壳升降:中小型地貌——河流阶地、断层崖岩浆活动: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地形,溢出的熔岩填平地形,形成熔岩高原或平原。B.外营力:主要来自太阳能、风能、流水、风化、冰川等能量。洪积扇、沙丘--再造;冲沟--破坏内营力:造成地形的高低起伏。外营力:产生削高补低。外营力作用有2个过程削高—

8、—产生剥蚀地貌补低——造成堆积地貌外力作用结果削高补低地貌在不断变化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以河流地貌为例,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地貌发育不同阶段,地貌特征和地貌组合都是不同的。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