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ID:38773623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9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1页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2页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3页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4页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类文化学期末论文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学院:民族教育学院班级;研五班学号:13440493姓名:马倩辅导老师:张国云8 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对存在问题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保护工作有所裨益。【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8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全民族文化自觉程度的提高,学术界

2、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以前相对沉寂的西部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更是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将围绕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保护的必要性问题进行综述和简要评析。      甘肃是一个历史久远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文资源环境独特的地区,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了西北高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形成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回族的”花儿”民歌、藏族的民族风情、东乡族的民间文学、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裕固族的民族传统婚礼等都是极具特色的

3、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香包刺绣、面塑砖雕、社火摊戏、祭祀礼仪、皮影木偶花儿对唱唐卡腰刀、高跷鼓舞等民间民俗文化,它们以非物质的形态流传于民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了甘肃特有的文化魅力,保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不仅是我省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1]一、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的语言、民族服饰和民族习俗日趋消亡 1、特有少数民族的语言面临着消亡危险       由于同汉族混居,受宗教与周边有文字的其他民族影响,甘肃省

4、特有的民族语言:东乡语、保安语、裕固语,这些小民族语言正面临日益同化、灭失的危险。据调查:东乡语里汉语借词,一般已达到50 %以上;10 以上数词,年、月、周、日、时的词,量词、虚词已用汉语词汇。保安语里汉语借词可达40 . 4 % ,保安语言的音位系统已发生变化。汉、藏语虚词大量的借用,也已影响了保安语的语法结构。东部裕固语一一名了3000 多人使用这种语言,受西部母语、藏双语的影响,其范围涉及到词量、语法和功能各方面。西部裕固语― 近5 8千人使用这种语言。裕固人还有一部分(明花前滩等)全讲汉语,东、西部人也大多通汉语。词汇、构词语音语法各方面都出现了越来

5、越多的变化。民族语言内部已发生不仅在词汇上外族语增多的趋势,且已出现语法、语音及至思维表达方式上的异化。经验证实:外受强势文化包围,内受民族母语的渐衰影响和老人、艺人的日益缺失,这些小民族的民族文化,处于强势文化面前的弱势地位。[2]  2、民族服饰文化出现传承危机     保安族、裕固族、东乡族的服饰文化无不折射出各民族聚居地区所独有的历史渊源、文化风俗、艺术传统以及宗教礼仪,更是外界认识和了解保安族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这些少数民族与众多民族杂居,加上当今社会服饰市场日渐活跃,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服饰产品丰富多样、品种繁多,使这些民族的服

6、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在服装上出现异像,而且生活风俗也在逐渐变化。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状况等条件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变迁等造成对民族服饰重视程度降低,缝制民族服饰的越来越少,穿戴民族服饰的人微乎其微,使得民族服饰的传承出现诸多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这些民族服饰的大众化和异化现象,服饰文化中的许多元素都濒临消亡。 3、少数民族民俗传统正在褪色     婚礼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集中、典型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色。以保安族的婚礼为例,这种婚俗文化对于保安族内族群认同次化传承、社区整合,以及外界对保安

7、族的认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保安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也正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中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特质也逐渐变异濒临消失。在传统婚礼中别具风味的“迎亲赛马”仪式面临着传承和失传的危机;传统婚礼中精彩热闹的“簧火会”仪式濒临消失;婚礼中独具特色的“宴席曲”表演日渐衰落;而部分细微的民俗逐渐变异,被现代性的元素所代替。比如,传统保安族婚礼中,全村人参加的“簧火会”被看电影所代替;在“簧火会”上唱“宴席曲”的习俗已经被迪斯科代替;以前如“砸枕头”等闹新娘的传统闹房节目和游戏形式也已不在,传统特色逐渐消失。[3](二)认识有待提高探

8、护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8一些地方对非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