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的发展史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

ID:38927932

大小:39.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1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_第1页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_第2页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_第3页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_第4页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英国经济的发展是依据其特定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从15世纪到如今虽然发展曲折但是它是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从最早注重国家控制的重商主义,到后来完全依靠经济规律的自主义,再到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然后到发挥个体功用的撒切尔主义,最后到“第三条道路”,国家控制与市场作用一边冲突,一边缩小着各自理论体现上的差异,直到融合为“第三条道路”。当然,“第三条道路”也并非完美,英国经济仍将在这种文化物质的影响下继续发展。下面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进一步的了解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走出重商主义的樊篱英国曾是重商主义的故乡,但斗转星移,当英国完成工业革

2、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之后,历史上功不可没的“重商主义”,却成了“明日黄花”。贸易保护主义受到挑战,《谷物法》和《航海条约》被相继废除,英国逐渐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国家。15世纪末,航海业空前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商人为之狂喜。从前,他们只能往返奔波于地中海沿岸,可如今太平洋、大西洋乃至全球,都成了他们做买卖的市场。活动空间的扩大,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赚取那亮闪闪的黄金白银。英国的海岸线很长,外贸条件得天独厚,伦敦、利物浦成了繁忙的港口城市。美洲的土豆、蔗糖和咖啡,亚洲的瓷器、茶叶及烟草,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英国货,也源源不断地卖到了世界各地

3、。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往来,把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转卖给中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1610年至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10倍。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无怪乎,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得出结论:“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贱买贵卖让商人们富得冒油,一个个腰缠万贯,世人对他们刮目相看:追求利润,天经地义;发财致富,世人仰慕。商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土地,成为贵族,出席议会,在政坛上也有了发言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控制了政权,于是,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来说明商业的极端重要性,去争取政府有

4、力的支持。商业的繁荣兴旺,使“重商主义”风靡一时。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如何取得贸易顺差?简而言之,就是奖出限入。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让进口商获利甚少、或无利可图,迫使他们放弃进口。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市场、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库会日益殷实。重商主义者构建的“

5、蓝图”,果然让政府动了心,为争做世界霸主,英政府不但接受了“重商主义”的政策,而且还以家长身份,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庇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17世纪,为扩大本国的航运市场,颁布了《航海条约》,规定某些国家的土产品只能卖给英国,并且,卖给欧洲的货物,只能由出口国或英国的船只运输。当时,原料出口国的运输能力微不足道,只有荷兰能和英国一争高低,条约的针对性,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这种霸权主义行径,荷兰并没有“逆来顺受”,50年代,打了4次英荷战争,可都被英国打败,荷兰最后只好就范。在“重商主义”的指引下,英帝国四处伸手,占领的殖民地越来越多,号称

6、“日不落帝国”。然而,斗转星移,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之后,功不可没的“重商主义”,却成了“明日黄花”。工业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农业国,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农业,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从中世纪起,为了维护本国农民的利益,英国实行《谷物法》,该法规定:除非国内粮食稀缺、价格高昂,否则不得进口,通过高关税,避免与外国农业的竞争。工业革命后,绝大多数英国人从事工商业,《谷物法》对他们并无好处,粮价高,生活费用就高,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也高,工商业主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工人罢工,工厂不能运转;要么提高工资,自己的利润减少;英国工业在全球一马当

7、先,产品丰富、竞争力强,迫切要求拓展海外市场,而长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不利于产品外销。以废除《谷物法》为契机,工商业者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是,在《谷物法》的兴废问题上,英国的两大政党各执一词。托利党(即后来的保守党)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主张继续执行保护贸易政策;辉格党(即后来的自由党)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形势的变化,呼唤新的政策,于是又对理论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在此期间,有两位经济学家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斯密为支持自由贸易,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说,人的本性是利己的,都希望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

8、的产出,让人们自由参与国际分工,让商品自由交易,会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李嘉图又进而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