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

ID:38927979

大小:5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21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_第1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_第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_第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_第4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人面鱼纹盘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半坡文化遗物,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物和鱼的结合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具有"寓人与鱼"的特殊意义,也有男女相合之义,这人面鱼纹也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体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其表现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2.尖底瓶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

2、韶文化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3.玉琮新石器时代,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是内圆(孔)外方,饕餮纹,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4.黑陶11.人面鱼纹盘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半坡文化遗物,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物和鱼的结合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具有"寓人与鱼

3、"的特殊意义,也有男女相合之义,这人面鱼纹也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体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其表现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2.尖底瓶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

4、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3.玉琮新石器时代,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是内圆(孔)外方,饕餮纹,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4.黑陶1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5.原始彩陶原始彩陶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母体,它在造型、纹样、色

5、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6.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猪在远古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其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

6、神灵的图腾物,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7.龙虎纹青铜尊商代青铜器礼器,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铸造工序十分复杂,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

7、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8.毛公鼎2大口圆腹,口沿上耸立着两只高大的耳朵,半球状深腹,腹下三只兽蹄形足敦实有力,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内腹部的499个字铭文,是迄今为止西周青铜器上最长的铭文。9.饕餮纹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是商及西周早、中期最为流行的一种纹饰,其基本形状是一具狰狞可怖的怪兽。青铜器上常

8、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