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ID:38934315

大小:27.2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全市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设“幸福村庄”、“美丽村庄”是区、市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民生工程,关系到全市“四化”同步进程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此,市委政研室对全市农村变迁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全市村庄变迁情况及成因  (一)基本情况  村庄变化情况。2003—2017年,全市行政村由1046个减少到814个,减少22.2%;村民小组由5238个减少到4664个,减少11%。不宜居住、不宜发展的村庄大幅减少。  人口变化情况。2003—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由150.2万人增加到154.2万人,增长2.7

2、%,同期乡村人口由137.0万人减少到119.7万人,减少12.6%。乡村从业人员由67.6万人减少到57.3万人,减少15.2%。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下降到124.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0.7%。  人居环境变化情况。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危窑改造9.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3%,农民住房质量快速提升;累计建设“一池三改”沼气池6.9万座,投放太阳灶15.9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98万台,农村清洁能源快速推广;建设养殖暖棚9.5万栋、设施农业24.8万亩,分别是2003年的11倍和90倍;新建卫生厕所15.3万座,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3%,农村人居

3、环境快速改善。  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全市建成乡村道路5661公里,其中乡道1898公里、村道3763公里,乡镇四级客运站56个,农村客运招呼站481个,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其中沥青水泥路通达率达7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7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农户通电率稳定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大幅提高。  公共服务发展情况。全市现有乡镇文化站62个,占乡镇总数的100%,村级文化活动室12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4.9%,广播电视稳定实现“户户通”,农家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全市现有农村小学8

4、44所,占行政村总数的100.4%,“校安工程”深入推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市现有农村幼儿园104所,占行政村总数的12.7%,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园机制基本形成,学前教育实现从无到有;全市新建村级卫生室867所,其中标准化卫生室704所,占行政村总数的86.5%,聘请注册村医1340名,平均每个卫生室1.5人,基础设施和医疗力量全面加强。  (二)主要成因  行政区划的调整。2003年,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复,我市实施了“撤乡并镇”工作,全市共撤消张士、红崖等行政村117个,新庄、大台等村民小组31个。同时,县域间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将原州区大湾

5、、什字路、蒿店3个乡镇38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整体划拨泾源县管辖。2007年,为支持海原县新区建设,将原州区黑城、七营2个整建制镇,甘城乡甘城、吴渠等8个行政村,炭山乡南坪、武淌等4个行政村,共36个行政村245个村民小组划拨海原县管辖。  生态移民的实施。2011年以来,自治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区、地质灾害重险区和大六盘生态核心区的53463户232475人实施了生态移民,涉及西吉、泾源、隆德、彭阳和原州四县一区62个乡镇545个行政村1280个自然村。其中,县内安置19240户83154人,县外安置34223户149321人;整村搬迁关

6、厅镇高坊坪村、寨科乡吕套村等行政村96个,整组搬迁开城镇海沟村3组、5组等村民小组627个;新建广和、团结等县内移民安置区106个,全市50户以上的居民点或集聚区达到120多个。  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随着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的推进,人口向城市快速聚集,全市城镇化率已达37.06%。同时,为解决城中村问题,2011年原州区对清河镇东红、和平等10个行政村和开城镇南关、峡口等4个行政村,共5144户20209人实施了整村改居,对清河镇大堡村第三村民小组144户492人实施了整组改居。  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劳务产业的壮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教学点的撤并,在

7、思想上和经济上促进了农民向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和美丽村庄的快速转移,推动了村庄有序变迁和人口有序流动。  (三)取得成效  村庄布局趋向合理。整村搬迁逐步改变了过去村庄“多、小、散、弱”现象,推动了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产业等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快速整合并向优势区域集中,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移民安置区的建设和危房危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村庄建设更加规范,布局趋向合理,庭院、房屋设计更具特色,村庄、人口的集聚程度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住、生产、田园、生态等不同功能区基本形成;生态移民点,集中安置区为全市“幸福村庄”建

8、设起到了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