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

ID:38993813

大小:51.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3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_第1页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_第2页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_第3页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_第4页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美关系史及未来展望摘要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经济体,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及全球经济的重大贡献。但两国之交肯定不是一湖静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上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有全面挑战美国之势,一个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最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关系无疑将是未来世界格局的风向标。本为将从过去、现在、未来展望三个方向解析中美关系。1.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1.1.中美关系发展史中美关系始终“不温不火”的

2、状态与双边关系史上的这种谨慎,似乎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一种精神特质。此时此刻让我们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1784年2月22日,这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从纽约起航了,经过半年的航行“中国皇后”号将抵达广州港,开启了中美外交关系。早期中美早期贸易发展对两国都是有利的,但是美商从事鸦片走私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早期中美间文化联系也随之发展起来。经济上互利,政治上平等是早期中美关系的主流。美国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急需大批劳工

3、,急于致富的美国商人用广招华工的办法解决当务之急,从1854年开始,华工开始大批涌入美国。到6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中国人达到近3.5万人,形成了华工赴美的第一次高潮1860年的《北京条约》使外交侵略者称为“猪仔”贸易的掠卖华工合法化。同时期美国正在大力开发西部。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建造横穿北美大陆铁路的建议,对华工的需求大增。订约后的十年中,每年华人赴美皆在万人以上,形成了第二次赴美高潮。《望厦条约》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早期中美关系的结束和近代中美关系的开始。条约的订立使中美两国间的正式

4、外交关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开端,给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蒙上了浓厚的阴影。《望厦条约》还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蓝本,中国从此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道路。1868年7月28日,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订立了《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八条。《蒲安臣条约》是美国推行“合作政策”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与此同时“合作政策”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暂时的相对稳定的局面。除此之外,从近代中国外交演变的角度看,蒲安臣使团的一个重要突

5、破就是动摇了中华外交仪制,这是华裔体系走上崩溃的一个标志。在辛亥革命时期,美国是西方列强中最早承认袁世凯政府的,不但派遣著名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弗兰克·古德诺担任袁世凯的特别顾问,还鼓励美国银行家向中国的铁路和工业投资。美国又在列强与中国之间周旋以获得更多的利益。1917年11月2日《蓝辛——石井协定》是美国再次以牺牲中国利益向日本作出妥协。这个日美勾结共同侵略中国的协定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舆论也普遍反对这一协定,一直致力于扩大美国在华势力和影响的芮恩施也得不心灰意冷的承认。协定的签订使中国高级官员们觉得

6、要从美国得到积极帮助以解决国家的困难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在列强的脸和压榨下半殖民地化慢慢加深。1921年召开华盛顿会议,产生《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和中国的领土完整。然而,这一次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共同签署的协定,虽然使中国暂时受惠,但终是空洞无物,无约束力。1928年7月25日,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与国民政府代表财政部长宋子文在北平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的签订意味着美国已正式承认国民党政府。和一战时很相似,二战开始阶段美国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

7、港事件”。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同日,中国也正式对日宣战,这时中日战争已经打了4年。接下来4年中美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双方达成5亿美元的贷款协定,美国将军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对日战略,《开罗宣言》宣告日本必须归还中国领土。罗斯福关于战后世界的构想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四大警察论”,设想美、英、苏、中,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方式来维持和平。把中国列入四强部分是出于礼貌,部分是因为美国在亚洲需要有一个支持者。因此,美国不顾英国反对,支持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太

8、平洋战争爆发伊始,罗斯福对蒋介石就寄予了厚望,期盼在中国大地上营建美国式的“民主国家”,以为其全球战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罗斯福和继任者杜鲁门倾注的大量心血,换来的是蒋介石的逃之夭夭。带着强烈的挫折感,连同对蒋介石“偏爱”的惯性,杜鲁门宣称,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台湾,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干脆来了个“一边倒”,美国心仪的“大国伙伴”成为其敌对阵营中颇具份量的一员。而在杜鲁门抛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