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ID:39116172

大小:1.31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25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_第1页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_第2页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_第3页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_第4页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459学号或申请号201212443436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作者姓名:杨智涵导师姓名:余炜伟教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培养院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时间:2015年5月万方数据Athesis(dissertation)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TheStudyofSoftandHardTissueChangesBeforeandAfterOrthodonticTreatme

2、ntinAngleClassⅠBimaxillaryProtrusionAdults.By:ZhihanYangSupervisor:Prof.WeiweiYuOralandClinicalMedicine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May2015万方数据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研究生杨智涵导师余炜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中国郑州450052中文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与正常成人颌软硬组织的差异以及双颌前突患者拔

3、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并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完成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采取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并利用微种植体支抗的方法完成正畸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至35岁,平均年龄23.5岁)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以及X线头颅侧位片。由作者本人在一定时间内,对该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与正常颌测量值的对比,以及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

4、后自身的对比,分析其与正常颌软硬组织的差异,并比较其在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进而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结果:研究一表明,与正常成人颌硬组织测量值的对比显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的ANB角,上颌中切牙与NA的线距、角度及与SN平面的交角,下颌中切牙与NB的线距、角度及与下颌平面的交角均大于正常颌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部牙弓突度及下颌平面角均明显大于正常颌测量值,万方数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SNB与正常颌无明显差异。软组织的对比显示其面突角(Ns-Sn-

5、Pos)及鼻唇角(NLA)均小于正常测量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下唇的突度及H角均大于正常颌测量值(P<0.05)。研究显示双颌前突患者颏部厚度与正常颌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二表明,正畸治疗后双颌前突患者的SNA、SNB、上颌骨的长度ANS-Ptm及下颌骨的长度Co-Po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的ANB、下颌平面与SN的交角SN-MP(°)、Y轴角等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测量值的对比显示,内收后的上颌中切牙与NA的线距、角度及与SN平面的交角,下颌中切

6、牙与NB的线距及角度,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的交角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前牙的内收,上下颌中切牙长轴的交角增大,前部牙弓的突度随之减小,治疗前后测量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全面高N-Me及下面高ANS-Me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软组织的改变:矫治后的鼻唇角NLA、软组织面角Ns-Sn-Pos(°)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下唇突度、突距及上下唇突点到Y轴的距离等一系列反应上下唇突缩程度的指标均减小,H角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唇厚

7、度及下唇厚度有所增加,颏部厚度有所减少,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后,在水平方向上,上颌中切牙切缘点U1、根尖点U1R、下中切牙切缘点L1、根尖点L1R较治疗前明显向Y轴移动,且切缘移动的距离均大于根尖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齿槽座点A点和下齿槽座点B点也较治疗前向Y轴移动,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方向上,切缘点U1、L1、根尖点L1R及B点至X轴距离增加,上中切牙根尖点U1R、上齿槽座点A至X轴距离减少,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上下前部牙弓及牙齿

8、明显唇向倾斜,骨性Ⅱ类高角的趋势明显。患者常伴有唇颏关系不调,上下唇突出,鼻唇角偏小,软组织颏部显后缩。通过拔牙矫治并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双颌前突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能够得到明显改善。成人患者的组织改变以牙性效应为主,骨骼及软组织的改建比较微弱。良好的鼻唇颏形态在面部美学上占有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