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ID:39121653

大小:67.0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25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_第1页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_第2页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_第3页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_第4页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  题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美术·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作者及工作单位   温丽静祁县第二中学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美术教育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目的。而美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点,引导、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心灵中的天生冲动,即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将学生引领到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因此,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即“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我国当前美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在一般的美术作品鉴赏课中,特别是相对学生来说时空久远的美术作品鉴赏往往会陷入教师费力解说,学生理解困难的尴尬境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本课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协调、提供资料、组织讨论、回答一些学生的疑问。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  鉴

3、赏教材在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本课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而后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方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针对有些美术史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不确切解释,特地将本课分成“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先着重讲清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征,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后印象派实际上是反对印象派的主要美术主张和艺术追求的。另外,本课也设有

4、“相关链接”,使学生了解其他一些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及其作品。这部分也是课程内容的延伸,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的精神。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二是对西方现代美术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西方现代的作品更加感兴趣,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都是我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例如: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所以在学习上感兴趣,抓住学生关注的作品深入的鉴赏。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占主体,因此直观性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对本部

5、分的内容是既好奇又陌生。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个别作品讲情、讲透,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鉴赏习惯、掌握鉴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其他作品的鉴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印象派绚丽多姿的色彩和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的赏析,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 (2)了解印象派绘画与后印象派绘画区别,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特征,抓住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与追求,从外光条件下的创作上去理解,能够对不同风格的

6、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作品进行鉴赏。 (3)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着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着重主观的表现,体会变革的精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鉴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②鉴赏相关连接部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利用艺术手段传达信息及表现情感的意识。 3.过程与方法: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帮助学生逐步去理解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与追求;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和活动进行知识的巩固。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为电教手段,使学生在

7、感性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理性的审美思维能力。多媒体展示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本课重难点结合课件详略得当的讲解。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全班分成个组,通过辩论使学生对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的特点以及优、缺点有较明确认识,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及时进行讨论对比分析,以便集思广益。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及风格。2.引导学生如何结合作品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

8、画的艺术特征。3.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并且能够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本课的难点是,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两位画家的作品分析鉴赏3、为什么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示意:(一)导入:(二)讲授新课:(三)课堂小结:(四)知识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师问:这是西方那位画家的作品?是那个画派?学生答:凡高,印象派师: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