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ID:3918917

大小:688.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25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_第1页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_第2页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_第3页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_第4页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_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审计研究2010年5期∗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杨德明胡婷【摘要】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8年相关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下降。这说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内控质量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审计监督功能的弱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审计费用的提高(降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的替代效应会有所弱化(强化)。市场竞争激烈、事务所(审计师)风险意识有所提高、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的市场环

2、境,可以解释以上发现。【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师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一、引言一系列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夏立军和杨海斌,2002;章永奎和刘峰,2002;徐浩萍,2004)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较高,这意味着审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希望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相关性。关注这个问题,有着自①然且合理的逻辑:审计师最终的决策(审计意见)的形成往

3、往是建立在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的。假定审计师可以正确地观察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则意味着上市公司可能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审计师面临的风险也会大为降低,这自然会影响审计师的最终决策。②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相关财务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降低),审计师发现盈余管理的概率显著降低(提高),这说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市场环境,审计师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内控质量较高,则说明其面临的风险较低,审计师就会大幅度削减实质性程序(或实质性测试),在此条件下审计师发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自然会随之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随着审计费用的提高(降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的替代效应会有所弱化(强化)。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夏冬林和林震昃,2003)有关,在审计费用缺乏的情况下,审计师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内控质量较高,大幅度削减实质性程序(或实质性测试)的可能会更大;反之

5、,在审计费用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审计师即使发现上市公司内控质量较高,大幅度削减实质性程序(或实质性测试)的可能也不大。∗杨德明,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邮政编码:650221,电子邮箱:yangdeming20012005@126.com;胡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文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1002110、70972076)、广东省教育厅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育苗项目(x2gsN909006a)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172120038)资助。①现

6、行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一定的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程序和实质性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其中,控制程序主要是针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风险评估程序也与内控有关。早期的审计准则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符合性测试(针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②数据详细情况,可分别参考中国证券报2008年6月24日的《中国上市公司0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摘要》,中国证券报2009年7月16日的《中国上市公司09年内部控制白皮书》。90审计研究2010年5期二

7、、理论分析与假设形成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初期,审计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市场自身的需求,而是政府管制机构模仿国际惯例的一个附带产物(刘峰等,2002)。上市公司并不会努力追求高审计质量。相反,一些独立性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甚至会降低那些自身质量不高的待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Wangetal.(2008)认为,我国审计市场总体上并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质量的审计。与证券市场成立初期审计风险偏低不同,近年来,尤其是中天勤事件以来,证券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的监管检查与处罚力度不断加大,这明显增强了证券特许会计

8、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意识(李爽和吴溪,2005)。然而,我国审计市场总体上并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质量的审计的现象似乎并未发生改变。例如,辛清泉和黄琨(2009)发现,在中天勤事件之后,由于需要承受来自客户的更大压力,为了避免客户的大量流失,审计师便可能妥协于客户压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就将因此下降。总之,竞争激烈、事务所(审计师)风险意识有所提高、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一些重要特点。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规避风险(而不是提高审计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