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

ID:39210878

大小:63.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27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_第1页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_第2页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_第3页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_第4页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仁义胡同六尺巷的故事聊城仁义胡同“仁义胡同”,又名“六尺巷”,在聊城东关大街东首路北。此故事是在水城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讲的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授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充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奉命与曹本荣合著《周易通注》。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

2、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渐在水城被尊称为傅阁老,傅姓也成为水城响当当第一大姓。  傅以渐的后代——傅斯年更是近代名闻天下的一代学者,著名教育家。现政府在傅家老祠堂前面建起了“傅斯年陈列馆”。实际傅斯年的老宅在古城北门里,就是今天省第二技术学院的校园。安徽桐城仁义胡同安徽桐城六尺巷前牌坊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

3、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1637-1708)的长子张廷瓒,是康熙时的进士。张英的第三个儿子张廷玉(1672-1755),康熙时

4、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他拟定。乾隆时又深得信任,加太保。为官于康雍乾三代,共50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也是少见的。《明史》的编成,就是张廷玉任总裁时的成果。张英的五子也是雍正时的进士,官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内阁学士。相传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山东济阳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

5、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山东掖县仁义胡同  掖县城东门里大街路北,有一条小胡同,叫“仁义胡同”。传说,这里原来并没有胡同,是由于东西两邻各后退一墙基而让出来的。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住着两家一墙之隔的近邻。东邻户主叫方岳,西邻户主叫姜廷宝,二人原为嘉靖丙辰同科进士,后分别当了地方上的大官,姓方的在浙江作参议,姓姜的在陕西当布政使参议。 有一年春天,方家子弟在家建房修院,占了姜家一寸墙基。

6、姜家子弟心想:“你家官大,我家官也不小,你要欺负我,休想!”于是,一怒之下竟把院墙推倒,重新垒一墙占了方家近一尺地基。方家一看,大怒随即又把院墙拆掉。方、姜两家你占我一寸,我挤你一尺,你建我推,我垒你拆,针锋相对,各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后来,方家叫工匠重挖墙基,索性向姜家这边挪了二尺,并派人看守着,准备和姜家比出个高低来。姜家也不想当个熊的,便给姜廷宝去信,要求沟通本县官吏,借助官府权势压压方家的威风。不久,姜家收到姜廷宝的回信,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一首诗: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一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姜家人看后一时难以理解

7、,埋怨姜廷宝太好说话,以后又反复琢磨了好多日子,终于领悟出姜廷宝的确用心良苦,心胸倒底比一般人宽广。就主动向里让出一墙基,重把院墙建起。方家见姜家主动往后退,很是惊奇。等知道了姜廷宝的诗后,深深感动,也主动拆除了新筑的院墙,向里挪回了一墙基。从此,在方家与姜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胡同。人们对这种以礼相让、友好相处的邻居关系都伸大拇指头,就把这条胡同称为“仁义胡同”。北京仁义胡同百里捎书只为墙  平谷区城区东部的北门街,原称仁义胡同。关于这个胡同的来源,和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有关。  相传明代时,金尚书、倪尚书两家相邻,只一墙相隔。一次院墙倒塌重修时,两

8、家家人因墙基发生争执,倪家说金家多占墙基,金家说倪家多占墙基。两家分别给在外做官的老爷写信,要他们出面干预。时间不长,两家分别接到回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