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ID:39223764

大小:19.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8

读《中国智慧》有感_第1页
读《中国智慧》有感_第2页
读《中国智慧》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中国智慧》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中国人和的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和字。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等无一不告诉我们和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和呢?在我看来,就是一幅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和。  如人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只读一家之言,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思想,总是结合百家之长,最后再由自己融会贯通,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吸收着孔子的入世原则,积极地工作,也采纳着老子的出世理由,崇尚道法自然,一句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道尽了多少人的心思。可见,中国人骨子里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也因为和,春秋时期会出现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时所有的思想都能提出,兼容并蓄,将和字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笑谈百家的思想上的碰撞又是何等的痛快啊!可惜的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思想上也进行了统一,唯一剩下也就是儒、法和道的思想了。  现在中国人崇尚佛教,基督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佛教是印度的,基督教是西方的,我们把释迦牟尼和耶稣放在了我们的心灵上,而却忘记了那位以仁治天下的孔子,也似乎忘却了那位骑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子,还有那位喜欢一身逍遥的庄子,说着子非鱼,安知鱼非乐焉。我们的儒家、道家这些本土的地道的文化与信仰又该何去何从呢?等到几十年后甚者几百年后,还会有其这样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吗?

3、扎根我们的本土文化,然后再兼收包容其他不同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才能传承下来,真正做到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才不失为一个泱泱大国。  对照我们的教学,作为刚刚踏上教学讲台的新手们来说,在学习各位名师或特级教师们的经验时,也应怀有一种融合的思想,幽默生动的课堂固然令人欣喜,但偶尔博大深远的知识传授未必不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们应学习各位名师们的擅长的经验教学,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本身的性格与自身的水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我们相信才能走得更远。  除了兼容并蓄,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和还应是一种对立中的统一。就似太

4、极图所阐述的,阴阳对立,黑白分明,两者虽为对立,却又无比和谐。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应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这才是和。  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对待那些作业不写的学生,我们总会千方百计地从其身上找到优点,扩大其闪光点,当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同时存在时,我们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和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的优点多于缺点时,那么我们就是优秀的,而当我们的缺点多于优点时,那么我们就是落后的。人为什么要学习?我想应该是从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缺点的改善与改进,当我们穷其一生,改变了那些阻碍我们自身完善的缺点时,那么回首往事时,

5、我们可以毫无悔意地说,这一生我们没有白白浪费。人的价值应如是,我想人的追求也应该如是。  以一个和字,对照我们的性格,配合当阳则阳,当阴则阴的原则,能进则进,应该退就要退。进的时候,表现积极奋发,力求上进的一面,强调人定胜天,不折不挠的阳刚。退的时候,呈现淡定隐忍,无欲无求的一面,强调天定胜人,乐天知命的一面。面面俱到,自然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