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

ID:39232138

大小:378.8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28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_第1页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_第2页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_第3页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_第4页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道德: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等等的行为规范。道德属于社会范畴,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和外化,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思想品德的过程。我国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

2、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是分学段进行的,但初、高中的内容要点大致相同。主要内容如下:①爱国主义教育②集体主义教育③社会主义教育④理想教育⑤道德教育⑥劳动教育(高中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⑦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⑧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二、道德素质以及结构(一)道德素质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在我国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一般都认为学生的道德素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二)结构1.道德认识:是学生对各种道德行为、道德关系以及调节这些行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的认识。 (1)学生所掌握的道德观念。(2)已经形成的道德判断。2.道德情感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准则去认识、评价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1)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由于某种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产生的(2)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它是由对道德形象的感知,通过想象引起共鸣,由此受到感染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它是建立在对道德规范、道德准则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相联系,并具有较强的自觉性、概括性和

4、论理性。3.道德意志为了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而去克服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的一种坚持精神。(1)对学生个人直接愿望的控制调节水平(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的水平(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4)与道德行为中的困难作斗争的精神(5)抗拒诱惑的水平4.道德行为是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采取的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学生的道德行为包括:(1)道德行为方式(2)道德行为习惯:自动化、稳定的行为动作方式美国学者佩克和哈维格斯特把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分为五个等级:1、非道德性的行为型。

5、这是指不能用道德标准衡量的行为,是一些不具备道德观念的幼儿和弱智儿童所表现的行为。2、自我中心行为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总是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以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有时虽然也表现出道德行为,但背后却隐藏着个人的意图。3、依从传统惯例行为型。这种行为的特点是服从权威,按习惯办事,遵从集体的决策,依随社会的风尚,自己不采取单独的主张。4、良心主义行为型。道德规范已内化为个人的行动的指南,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宁,从而出现道德行为。5、理性的利人主义行为型。这是充分认识道德原理后表现出的最高层次的道德行为。【案例分析】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

6、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

7、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另一件事恰巧和它相反。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由此看来,德育是需要智慧的,道德对于个体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单相的服从,付出和牺牲。我国目前道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报偿机制、支持性道德机智的情况下,这种德育会使人们远离道德,不愿意亲近道德。第二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分析(一)德育过程的复杂性1.制约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的广泛性。2.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学生接受的道德影响的多重性、矛盾性。3.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长期性

8、和反复性(二)德育过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