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

ID:39248728

大小:505.82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28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_第1页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_第2页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_第3页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_第4页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这近一百年间,前有三国纷争,后有八王之乱,最后西晋灭亡,政权南迁。与汉代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一时期处于由统一到分裂的动荡期和过渡期,中央集权统治衰落代之以家族政治的兴起,文学的发展反而获得新的生命和更为自由的空间;与东晋以后的情形相比,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仍在中原地区,文化的中心亦如此,故文学虽然走上追求华美的一路,但仍不失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刚健淳厚的内在之美,再出之以绮靡的辞采,较东晋和南朝文风诗风绝不相类。一、建安及魏初文学1、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

2、(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2、建安风骨形成的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灾难);群雄角逐,各骋才智(舞台)。(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

3、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3、建安作家及其生卒年代三曹:曹操(155—220)、曹丕(187—226)、曹植(192—232)七子:孔融(153—208)、陈琳(?—217)、王粲(177—217)、徐干(170—217)、阮瑀(?—212)、应瑒(?—217)、刘桢(?—217)蔡琰(生卒不详,其父生卒年为132—192,琰当大致与曹操同时代)按,十一人中曹操等九人皆逝于汉末,入魏作家仅为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曹植在建安作家中最后离世,逝于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故通常所讲的建安文学当指建安元年(1

4、96)到太和六年(232)的文学,凡三十六年。4、三曹(曹操、曹丕、曹植)(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安徽亳州)人,有《魏武帝集》。其诗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诗史”性叙事诗(《蒿时行》P234、《苦寒行》P235),二是政治抒怀诗(《短歌行》237、《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P238),三是写景诗(《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P238),四是游仙诗(《秋胡行》)。创作上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其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其文,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曹操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有三:首先,其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钟惺),继承并发展了《诗

5、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其次,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总之,曹操是建安诗风和文风的开创者,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让县自明本志令》“勤勤恳恳叙心腹”(节选)“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称帝,几人称王。……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众兵,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2)曹丕:操次子,字子桓,有《

6、魏文帝集》。他在文学史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的《燕歌行》(P257)为我国诗歌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此为一;他的《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重要观点,此为二;此外,他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除《燕歌行》外,诗如《杂诗》P258、文如《与吴质书》(史P162)、《又与吴质书》(P162)皆为值得一读的佳什。(3)曹植:操第三子,丕同母弟,字子建,有《曹子建集》(《陈思王集》)。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为界公为前后两个时期

7、。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代表作有《白马篇》P267、《送应氏》P260、《名都篇》P270等;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P263、《野田黄雀行》P273、《七哀》P260、《美女篇》P270、《吁嗟篇》P272、《洛神赋》P189、《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3、善用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