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

ID:39250756

大小:6.21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28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_第1页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_第2页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_第3页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_第4页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讲座(书法知识普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人:2010.10.30书法艺术的文化意蕴主要内容:一、书法艺术的哲学精神二、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蕴三、书法艺术与个体修为四、当代书法五、如何练好书法一、书法艺术的哲学精神(一)易学的阴阳二气(二)儒家的中庸之道(三)道家的崇尚自然 (四)禅宗的不立文字(一)易学的阴阳二气1.阴阳与书法肇(zhao)端《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

2、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认为书法遵循了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由于书法在书写过程中,在上下、左右、出入、横竖、头尾、起收等内在结构和运笔方面,采用了阴阳回顾、上覆下承、疾徐转合、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对立统一的因素,才形成了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等“九势”。宇宙天地自然之法成了书法造型的内在依据。书理从自然中来,书法所讲求的运笔结体之理得自客观自然。2.阴阳与书法形式。用笔:点画之力

3、外露为阳,内敛为阴;直为阳,曲为阴;方为阳,圆为阴;粗壮为阳,纤细为阴;用墨:枯渴为阳,湿润为阴;淡为阳,浓为阴。结体:笔画外展为阳,内敛为阴;倚侧为阳,平静为阴;疏润为阳,致密为阴。布局:疏朗为阳,密结为阴;倚侧奇险为阳,平正安稳为阴;字大为阳,字小为阴;点画多直为阳,多曲为阴;行笔布字流畅为阳,缓涩为阴;白多为阳,黑多为阴;虚多为阳,实多为阴。3.阴阳与书法美学风格。阳刚之美表现为开放的、外射的、向上的、奔腾的、急速的、动荡的、热烈的、伸张的、粗犷的、雄浑的、豁达的、厚重的、暴露的等特点。阴柔之美

4、表现为封闭的、内收的、向下的、平静的、徐缓的、凝结的、冷淡的、收缩的、纤细的、妍丽的、温婉的、轻巧的、遮蔽的等特点。(图3)阳刚与阴柔只可“偏胜”,不可“偏废”。刘熙载《艺概》云:“书当兼备阴阳二气,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图3.1颜真卿《刘中使帖》图3.2赵孟頫《违远帖》(二)儒家的中庸之道1.何谓中庸?“执两用中”,从反面的界定是:“过犹不及”。对于“中”这一具有普遍性的正道加以具体运用的方法。2.体现在品德修养上,要求人的行动必须与客观实际相适应而合乎事理之宜。3.在书法上的表现。“一

5、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唐孙过庭)王羲之《丧乱得示二谢帖》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采攸焕,正奇混成。”(明项穆)(三)道家的崇尚自然孙过庭《书谱》:“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1.创作者的“放逸”2.创作时精神状态“无为”3.作品“自然”4.最高理想“逸品”图4.1《书谱》局部图4.2《书谱》局部王宠:《游包山

6、诗集》倪云林山水:“画中逸品”(四)禅宗的不立文字“行到水云处,坐看云起时”。(王维)1.“借禅喻书”2.“引禅入书”3.书法是依赖于文字而生的艺术,而禅宗主张扫除文字,两者颇有矛盾。4.典型:怀素《自叙帖》图5.1《自叙帖》图5.2《自叙帖》二、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蕴(一)笔法:彰显活力的笔画线条“线条的艺术”基本笔法:中锋、侧锋、藏锋、逆锋。笔画三步骤:逆锋入纸、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线条:《胡小石论文集·书艺略论》:“凡用笔作出之线条,必须有血肉,有感情。易言之,即须有丰富之弹力。刚而非石,柔而非泥。

7、取譬以明之,即须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汤锅中煮烂之面条。如此一点一画始能破空杀纸,达到用笔之最高要求。”书法线条的美学效果:准确性(如打乒乓球)、自觉性(意在笔先,不可更改,一次性完成,具有时间性、生气灌注。(见金开诚、王岳川《书法文化大观》)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图5、6)图5.1《自叙帖》图5.2《自叙帖》图6颜真卿《祭侄文稿》(二)墨法:吐纳生机的天地原色墨分五彩:渴、润、浓、淡、白。“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黑白即阴阳,书法就是黑(阴)与白(阳)相互摩荡、吐纳天地

8、生机。用墨的基本技巧:墨色和谐,不能半幅浓半幅淡,或者浓笔与淡笔相杂。被动写出渴笔只能出现在字的后半部分,主动写出的渴笔应与润笔和谐相合。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较深的运墨控墨功夫。(宣纸与水墨的湿晕效果)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云:“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清代郑板桥、刘石庵、王梦楼,现代沙孟海、林散之、费新我等。(图7)图7.1林散之书法图7.2沙孟海书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