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

ID:39286274

大小:32.2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9

绿色发展理念_第1页
绿色发展理念_第2页
绿色发展理念_第3页
绿色发展理念_第4页
绿色发展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学院政工课题“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项目编号:16ljjgxy030)陆军军官学院汪冰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党对当今全球环境现状和我国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基础上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它既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又反映出经典作家马恩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它对于我们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把它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

2、基本理念。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后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研究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理念,它既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又反映出经典作家马恩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其理论依据有三个方面。1、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的思想渊源我国古代很早就提

3、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庄子提出的民胞物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儒家提出的性天相通,“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还有张载提出的辅相参赞,“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这些论述都闪耀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它把人与天地万物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它们都是由同

4、一宇宙本源所创生的,都是有生命的存在物,相互之间处在一种血肉相依的生态联系中。人类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和自然应该共生、共处、共存、共荣。因此,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善待宇宙万物。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基本遵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态环境方面作了许多论述,其思想主要包括:(1)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必然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

5、得不直接地完成非人化。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人通过劳动把人的身体力量释放给自然,并把自然的力量转化为人身上的力量。正是由于劳动创造了人类,也正是由于劳动推动人类的发展。(2)人与自然在互动中可持续发展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

6、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但是,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不断走向统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同上)如果无视自然界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根源性和整体性,那必将是人类遭到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当前,我们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与马

7、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把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及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自然规律。只有充分认识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3、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重要参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绿色运动,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趋于理论成熟的左翼社会思潮。它提出了一整套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兴需要为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并试图寻找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主要代表有威廉·莱易斯的《

8、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本·阿格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安德烈·高兹的《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