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美食

苏东坡与美食

ID:39292659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9

苏东坡与美食_第1页
苏东坡与美食_第2页
苏东坡与美食_第3页
苏东坡与美食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东坡与美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东坡与美食苏轼,于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这是北宋一朝最黄金的时代。他的家庭说不上富有,但也衣食无忧,即便如此,苏轼小时候和他的弟弟苏辙常吃的也是“三白”之饭,即一餐只有一碗米饭、一碟白萝卜、一碟盐,但在这样的食物却滋养了两位文学大师,看来人的聪明才智靠天生和后天的努力,与什么补脑没有关系。而苏轼的家乡四川,从秦代开发以来,即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里以丰富的物产成为历代国家的粮仓,物产的丰富也带动了美食的发展,辣椒还要有数百年才能传入中国,因此那时的川菜并不似今天的麻辣,但鲜

2、嫩肥腻的风格已初露端倪,尤以淡水鱼与猪肉的做法天下闻名,而苏轼的母亲不仅是一位能读懂《汉书》的才女,更是一位厨艺好手,川人尚食的传统与母亲的熏陶,使苏轼也有了一项爱好—烹饪。喜欢烹饪的人大多是勤快的,未到而立之年即凭着才华,平步青云的苏轼在他的任职上,表现出了他的勤政,在他的第一个地方官任上---陕西凤翔,遇到了多年未遇的大旱,他领导百姓抗旱、祈雨,在解除旱情后,他命人宰羊做羊汤与民同庆,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公元1071年,苏轼调任杭州通判,在这里他与茶结缘

3、,一天,因病告假,孤山寺的惠勤禅师让他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间病已痊愈。苏轼便在禅寺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自此,苏轼爱好上了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公元1077年,苏轼出任徐州知府,适逢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抢险抗灾,七十个昼夜终于战胜水灾,徐州百姓纷纷杀猪宰羊来

4、慰劳自己的父母官,苏轼推辞不掉,就让家人按四川老家的的做法,把猪肉炖好回赠给参与抗灾的百姓,大家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其为“回赠肉”。公元1079年,苏轼再次迁官至湖州,一日在晾晒字画时,他突然看到了已故好友文与可赠给他的墨竹图,睹物思人不禁失声痛哭,当晚写下了纪念好友的文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回忆了文与可画竹,特别是喜欢食竹笋的往事,文中说,自己曾经故意和文与辩论是否有万丈高的竹子,因此你来我往了数十封信(海纳感叹,要是当时有论坛BBS,两个人的争论会吸引很多眼球关注),最

5、后文与可仔细的请教了很多人,说绝对没有,而苏轼却“狡猾”的说自己所说的万丈高竹是讲的竹子挺拔的气势,随后又说,你文与可不是喜欢吃竹笋吗?现在你作官所在的陕西洋县筼筜谷,可是有江北不多见的竹林,恐怕你当几年官,满山的竹子全要被你吃光了,文与可收到这封信时,正好是休息日(中国古代以十天为一周,第十天是公务人员的休息日),文与可带着老婆孩子在筼筜谷游玩、野餐,吃的正是刚从地里刨出得春笋,读到此信笑得喷饭满案。写到此处苏轼感叹再也没有与自己有此同好的人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在此文中也应运而生。4就在这

6、一年,苏轼受小人的诬陷,也就是所谓诬蔑皇帝的“乌台诗案”,下狱并被贬至湖北黄州,做了地方武装副部长(团练副使),靠着微廉的俸禄,无法养活家人,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他学自己的偶像唐代的白居易,而自号“东坡居士”,(就像现在的网友常给自己注册一个“马甲”,呵呵)自此,人们称其为---苏东坡。即使生活艰难,苏东坡也抱着极为乐观的心态,继续着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哪里能看出被贬官的悲哀,分明是一副赏美景、尝美食的好心情。黄州是苏东坡一生

7、的重大转折,由此他的诗词更为豪迈,心情更为洒脱,一切达到了顿悟的境界。生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满了乐趣,黄州的猪肉非常便宜,苏东坡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酱油等调料,做出的肉美味无比,这也许就是红烧肉的起源,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另外还有一种清汤的做法,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8、:“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黄州临近长江,因此鱼也成为了苏东坡美食的原料,闲暇无事之时,苏东坡常学渔夫样身披蓑衣,在江边垂钓,上钩的鱼很快就上了他的餐桌,而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苏东坡在黄州西山寺游玩时,学会了寺中的一种用山泉水和面做酥饼的方法,回家如法炮制,也成为了他招待上宾和禅师高僧朋友的点心。苏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