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物联网

学术交流-物联网

ID:39337333

大小:3.32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01

学术交流-物联网_第1页
学术交流-物联网_第2页
学术交流-物联网_第3页
学术交流-物联网_第4页
学术交流-物联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交流-物联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联网概述IOT物联网概述目录第一部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什么、产生的背景、技术现状、产业链等第二部分物联网在中国物联网国内研究情况、产业经济政策等第三部分感知黑龙江智慧理工理工大学的服务、研究方向等第一部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定义基本定义:“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ITU定义:fromanytime,anyplaceconnectivityforanyone,wewilln

2、owhaveconnectivityforanything.物联网技术业界对物联网的通用理解:1、从技术理解 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2、从应用理解 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物联网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

3、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IOT基本理论模型智能卡条形码二维码GPS传感器技术网关设备近距离通信因特网跟踪定位高速数据网络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三个重要特征:1、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应用范例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

4、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十五年周期定律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10年前后?物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1)技术标准问题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项目组。2009年9月,传感器

5、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PG1(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PG3(通信与信息交互)、PG4(协同信息处理)、PG5(标识)、PG6(安全)、PG7(接口)和PG8(电力行业应用调研)等8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安全与隐私问题信息采集频繁,其数据安全也必须重点考虑。(3)协议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GPRS/CDMA、短信、传感器、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面临的主要问题(4)IP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

6、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5)终端问题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6)环境污染问题第二部分物联网在中国物联网在中国物联网的建设在我国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得到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和自动识别技术等相关行业及企业的高度重视物联网已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国内研究院所早

7、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且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物联网的研究情况1999年,中科院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以下5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1)无线智能传感器 (2)网络通信技术 (3)微型传感器 (4)传感器端机 (5)移动基站目前,我国的物联网相关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物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