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

ID:39440288

大小:1.3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3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_第1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_第2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_第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_第4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11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hang’anUniversity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10.0绪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标,其结果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场地地震动参数相关因素:地震震源特性地震波从震源传播至场地途径局部场地条件区域、近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条件勘测、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10.1场地地震动参数和时程确定1.场地地震动参数应包括场地地表及工程建设所要求深度处的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场地

2、地震动参数包括:场地地震动峰值(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及峰值位移)、反应谱和时程曲线等。应根据建设工程的结构特点选择与工程结构设计相适应的参数:(1)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惯性力作用的地面结构工程(2)峰值速度、峰值位移:非惯性力作用的地下结构工程(3)长周期反应谱:超高或大跨等自振周期很长的结构工程(4)基础埋藏较深的地面工程或地下工程:地表和所需深度处的场地地震动参数值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2.自由基岩场地应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a

3、)I级工作,应综合考虑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的结果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b)Ⅱ级和Ⅲ级工作,应根据概率方法的结果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3.土层场地,应建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井基于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的基本思路是:(1)以地震危险性分析所给出的基岩表面地震动参数值为目标,人工合成地震动时程,并确定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的输入地震动。(2)建立与

4、工程场地相对应的场地计算力学模型。(3)利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工程场地在已知计算输入地震动情况下的反应,并给出场地地表和不同深度处的地震反应时程及相关反应谱和其他参数值。(4)综合评判多个钻孔场地力学模型和多个输入地震动时程样本组合情况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以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值。(5)根据综合评判结果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值。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4.应根据工程需要,依据场地地震动参数合成场地地震动时程:应根据工程需要,依据场地地震

5、动参数值人工合成场地地震动时程,以作为工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的地震输入。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输入地震动时程及场地地震动时程的合成方面,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拟合反应谱的三角级数叠加法。该方法以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包括峰值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强度包络函数为目标参数值,采用迭代调整技术合成满足一定拟合控制精度的地震动时程。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10.2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建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即场地力学模型的确定是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关键问题,场地

6、工程地质条件资料是确定场地力学模型的基础。I级、Ⅱ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地面、土层界面及基岩面均较平坦时,可采用一维分析模型;土层界面、基岩面或地表起伏较大时,宜采用二维或三维分析模型。考虑边界效应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Chang’anUniversity确定地震输入界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I级工作应采用钻探确定的基岩面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m/s的层顶面作为地震输入界面;b)Ⅱ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应采用下列三者之一作为地震输入钻探确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钻探深

7、度超过100m,且剪切波速有明显跃升的土层分界面或由其他方法确定的界面。第十一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10.3场地土层模型参数的确定基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参数: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参数包括土层剖面描述参数及土体力学性能参数,它们是土层厚度(空间三维变化)、土体密度、土体s波(剪切波)与P波波速、土体动力非线性关系,即剪变(或压缩)模量比与剪(或轴)应变关系曲线、~tt)g比与剪(或轴)应变关系曲线。这些参数均可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与试验结果确定。第十一

8、章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邓亚虹Chang’anUniversity10.4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场地相关反应谱的确定采用用工程场地相适应的场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