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ID:39476224

大小:30.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凝聚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着丰富而精辟的关于领导问题的思想。一、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综述(一)道家的领导思想道家认为人性本于自然,即所谓的“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由道而生,回归于道。所以,在社会管理思想中,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2、,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以法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在老子看来

3、,领导的艺术就在于“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执古之道,御今有之”,也就是说,能掌握亘古不变的真理,就能够驾驭现实的环境。既然世间万物的运转都是自然而然的,那么最成功的管理之道也应该是这样,要努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管理行为自然发生、自然实施、自然完成。(二)儒家的领导思想儒家的核心领导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中庸之道”、“为政以德”三大思想理论。“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孔子推行“仁政”,将“仁者爱人”用之于治国。《大道礼记》记载,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曰

4、:“人道政为大。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主张“王政”。“王政”与“仁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张将“仁”的观念与政治相结合,用仁德来治理国家。孟子之所以提出“王政”的概念,就是相对于战国时期的“霸政”,是在与“霸政”比较与区别上提出来的。孟子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即用武力与刑罚服人,而非心服,服得不彻底。“王政”则以心服人,用德化教育服人,使天下人心悦诚服。“王政”也被人们称为“王道”。“王道”是隐含着“人性善”为前提的。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的人性假设,来作为他的“仁政”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仁、义、礼、智”,而且“非由外铄我也

5、,我固有之也”。那么为什么后来“性相近,习相远”了呢?原因是“苟不教,性乃迁。”孔孟还把“善”作为社会和谐和安定的重要基础,致力于教人们为善。因此,“王道”思想主张以“性善”为起点,要求“怀柔”,通过“德化教育”长善救失。“王道”论者极力反对“霸道”论下用刑罚统治百姓、用武力征讨天下的统治方式,主张“以不忍仁之心,行不忍仁之政”。那么如何实现“仁政”?孟子认为,就是要“存其心,养其性”,“以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而且特别强调“以不仁而得国家者,古来有之;以不仁而得天下者,古来没有之”,提出了“仁政”、“礼制”的领导管理思想。关于“仁政”的“仁”,

6、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孔子是以“爱”来释“仁”的。孟子的认识也与孔子完全一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领导者把下属当成了牛,下属就会把自己当成人;领导者把下属当成了人,下属就会把自己当成牛。“王道”的主张就是以仁爱为基础,以和谐的秩序为目的,以伦理控制为手段,用“德”和“礼”来补充“政”和“刑”的不足。重视的是发挥人格内在的管理力量,如道德的约束力、向善性、资力、传统等,通过内省、修炼、扬善等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领导的管理目标。(一)法家的领导思想法家是与儒家截然对立的一个学派,其领导思想也与儒家截然不同。儒家强调“德治仁政“,而法家强调”法治天

7、下“。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他在人性自利假设基础上,有选择地把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进行提炼综合,提出了旨在帮助当时国君驾驭群臣、治理国家、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其中,法指法规制度,术指国军驾驭群臣的方法和艺术,势指国君的权势、威势,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并结合有效的领导方法和艺术来驾驭大臣,达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目的。韩非子认为三者必须并用,并以“法“为中心。认为君主光靠法令治国不行,还要靠君主的权势来推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