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

ID:39476242

大小:6.34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07-04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_第1页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_第2页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_第3页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_第4页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义和引申意义词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教学片董淑华1周口店猿人遗址2第三章词的本义、引申义3词的本义词的引申意义4第一节词的本义返回本章目录一词5一词的本义定义二怎样推断词的本义三掌握词的本义作用6一词的本义的定义词义系统本义别义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返回本章目录7二探求本义的方法分析字形分析部首考核文献8探求本义的方法-(1)分析字形象形字木:树豆:器皿干:盾牌指事字本:树根末:树梢会意字兵:兵器集:聚集亡:逃跑1.分析字形应依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2.形声字的形符虽不直接反

2、映本义,却标明了本义所属的范畴,为掌握本义指出了方向。返回本章目录9分析字形-豆本义:器皿返回本章目录10分析字形-臣本义:奴隶返回本章目录11分析字形-元返回本章目录本义:人的头12分析字形-众衆(众):许多人返回本章目录13负小篆上面是个人,下面是贝,表示人有了货币就有了依靠、依仗的意思。《说文解字》释为:“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本义为仗恃、凭借。《左传》“负其众庶”,《史记》“负其强”。至于背者、违背、负担都是引申意义。14执甲骨文左边象刑具,右边象一个两手在刑具中的人,即捉住人给带上刑具。《说文解字》:“捕罪人也”。本义:捉住,拘捕。《左传》“遂袭虞,灭之,执虞公。”15

3、幽甲骨文小篆上面是两束丝,下面是火。细微之物需要借助火光才能看清楚,所以本义:暗,深暗,火微,与明相对,从丝,从火。《诗经》“出自幽谷,迁于乔木”。16兴甲骨文小篆象众手共举一物,〈说文解字〉:“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本义:起,兴起。〈诗经〉“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引申义为举、发动、兴建、兴盛。17尽甲骨文小篆象手持刷子刷净器皿,表尽。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所以《说文》释为“器中空也。”本义即完了,没有了。小篆写作见左,繁体字写作“盡”今简作尽。《史记·淮阴侯列》:“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又“高鸟尽,良弓藏。”这两’句中的“尽”,都是用的本义。引申为皆、都、全部。18臭甲骨

4、文是嗅的初文,上部象鼻子形,下部是犬形。狗以嗅觉灵敏著称,《说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动物跑过未了,狗用鼻子一闻就知道是什么动物从这里过去。)所以“臭”字从犬,从自(鼻)得义。本义是闻(气味),读作X1U4。《荀子·礼论》:“三臭之,不食也。”用的正是本义。后来,“臭”专用为香臭的臭,便又造了个加口的·“嗅”字来表示它本来的意义。19乘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人登木之形。容庚〈金文编〉“乘,从大,在木上。”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乘之本义为升,登。”〈诗经〉“亟其乘屋。”(赶快上屋修房子)本义:登上。20(2)分析部首求类属汉字9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符大多是字典、词典的部首,

5、它标示同部字的意义范畴,了解那些部首表示什么意思,可以辩明每个字的词义属性,以便更透彻地了解同部首字的本义和古义,探求字与字之间意义上的联系。21分析字形-贝1货贝返回本章目录22分析字形-贝2财货资贿贵贫贤贱買赏赠购名词形容词动词表示与财物有关的意义返回本章目录23分析字形-肉肉腐瘸胔zī,肉烂月肿肥腴腹脚胸肩背肾形容词指有关身体的某些性状名词指头以外的部位肉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返回本章目录24象右手形。《说文》:“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高鸿缙《中国字例》:“字原象右手形,手本五指,只作三者,古人皆以三表多。”从上得知又的本义是右手,由此可

6、推知凡是从又的字都是和手及手的动作有关。如:“取”从又,所以“取”的本义是“捕取”。与手的动作有关。有的本义今天不用了,但在古书中仍保留。如“叔”《诗经·幽风·七月》:“八月断壶,九月叔苴。”中的“叔”字,用的就是本义“拾取”。诗句的意思是八月里摘下葫芦,九月里收拾麻籽。拾取、收拾的动作用手,所以“叔”从又。又部甲骨文金文、小篆25分析字形-阝返回本章目录(左阜右邑)阜:土山、左耳刀邑:人居住的地方右耳刀26分析字形-阜阜与山有关名词与高有关陵大阜陆高平地阳山南隅山角形容词阻山路难行险同“阻”名词除殿阶陛殿阶际两墙之缝防堤坝动词陟登队从高处掉下陨从高处落下陷自高而入下返回本章目录27阿、

7、陵、阳、阴阿〈说文》,“大陵也……从阜,可声。”本义是大山。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崇:高。)陵《说文》:‘”大阜也。从阜,声。”本义是大土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崤有二陵焉”引申为坟墓。阳.从阜,易声。本义是山的南面,所以从阜。《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韩愈《送李愿归盘序》“太行之阳有盘谷》”地名第二个字用“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