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ID:39531278

大小:101.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5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_第1页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_第2页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_第3页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_第4页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科学概论论文题目: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班级:姓名:学号: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摘要: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首先发现超导现象以来,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质和优越的性能,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超导材料;分类;性质;应用;原理;展望1、引言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在研究水银低温电阻时首先发现了超导现象。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低温时电阻也变为零,即具有超导现象。物质在超低温下

2、,失去电阻的性质称为超导电性;相应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就称这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超导材料已被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拟就超导材料的分类、性质、应用、原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超导材料。2、分类2.1按成分分为:元素超导体、合金和化合物超导体,有机高分子超导体三类。2.2按Meissner效应分为:第一类超导体:超导体在磁场中有一同的规律,如图a所示:当HHc时,B=μH,即在超导态内能完全排除外磁场,且只有一个值。除钒、铌、钌外,元素超导体都是第一类超导体。第二

3、类超导体:如图b所示,第二类超导体的特点是:当H0而B<μH,磁场部分穿透。当H>Hc2时,B=μH,磁场完全穿透。也就是在超导态和正常态之间有一种混合态存在,Hc有两个值Hc1和Hc2。钒、铌、钌及大多数合金或化合物超导体都是属于第二类导体。1、性质3.1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与常导体零电阻在实质上截然不同。常导体的零电阻是指在理想的金属晶

4、体中,由于电子运动畅通无阻,因此没有电阻;而超导体零电阻是指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Tc或以下时,其电阻突然变为零。电阻率ρ与温度T的关系见右图  3.2完全抗磁性1933年迈斯纳和奥尔德首次发现了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的特点。把锡单晶球超导体在磁场(H≦Hc)中冷却,在达到临界温度Tc以下时,超导体内的磁通线一下子被排斥出去;或者先把超导体冷却至Tc以下,再通以磁场,这时磁通线也被排斥出动;如图所示。即在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B=0.这就是迈斯纳效应。3.3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

5、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3.4同位素效应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与其同位素质量M有关。M越大,Tc越低,这称为同位素效应。例如,原子量为199.55的汞同位素,它的Tc是4.18开,而原子量为203.4的汞同位素,Tc为4.146开。1、基本临界参量4.1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

6、,以Tc表示。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已测得超导材料的最低Tc是钨,为0.012K。到1987年,临界温度最高值已提高到100K左右。4.2临界磁场使超导材料的超导态破坏而转变到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以Hc表示。Hc与温度T的关系为Hc=H0[1-(T/Tc)2],式中H0为0K时的临界磁场。4.3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态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Jc表示。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

7、的重要课题。以T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Hg,Tc=4.2K)起,直到1986年以前,人们发现的最高的Tc才达到23.2K(Nb3Ge,1973)。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K.A.米勒和联邦德国物理学家J.G.贝德诺尔茨发现了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从而将Tc提高到35K。之后仅一年时间,新材料的Tc已提高到100K左右。这种突破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米勒和贝德诺尔茨也因此荣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2、超导机理当前在阐明超导机理的几种理论中,二流体模型是较有说服力的,较为流行的一种。二流体模型认为:超

8、导体处于超导态时,传导电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常导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