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

ID:39540558

大小:24.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5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_第1页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_第2页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_第3页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_第4页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随着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古以来从未得到的实惠,农村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但是,多年所形成的村级债务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化解村级债务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村级债务及其形成的原因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和政策性遗留问题。以栖霞市为例,截至××年底,该市村级债权合计××亿元,平均每村××万元;债务合计××亿元,平均每村××万元;债权债务相抵,全市农村净负债××亿

2、元,平均每村净负债××万元。通过调查,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兴办企业造成负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村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办实业、上项目、搞开发、建基地,由于对市场缺乏了解,盲目投资,加上管理、技术跟不上,导致乡镇企业经营困难,许多企业相继倒闭,从而形成负债。5二是举债上缴税费征收任务。税费改革以前,一方面,由于完成各种税费征缴任务时间集中,压力较大,有的村为了按时完成各种税费任务,就采取“先借款上缴,再征收还款”的形式,结果造成借款上缴后不能如数征收的问题;另一方面,由

3、于农村部分农户因各种原因拒不交纳税费任务,村委会或村干部就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来弥补,其中相当一部分村先贷款或高息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村级又无法回笼资金偿还贷款和高息借款,从而造成历史陈欠。三是兴办公益事业不量力而行导致陈欠债务。过去,许多村在进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时,虽然上级有政策资金扶持,但需自筹配套资金,除部分能通过“一事一议”筹集外,部分还需要举债兴办,最终形成较大的债务。四是财务管理不严形成漏洞。由于部分村过去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乱支乱批导致债务发生。二、村级债务的影

4、响一是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5沉重的债务无法偿还,债权人经常上门讨债要钱,耗费基层组织和干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有的债务涉及农民较多,部分村只好借新债偿旧债,利息滚雪球,债务越垒越多,隐患越来越大。二是影响了干群关系。沉重的债务降低了基层组织及基层干部的威信和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造成一些村级组织无法开展工作,个别村由于村委会包袱沉重出现无人愿意担任村干部现象。三是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从农民负担角度看,村级债务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造成农民负担的

5、反弹。四是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的村因缺乏必要的资金,一些公益事业如水利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业技术推广等都无法进行;一些干部宁可守烂摊子,也不想再筹资抓发展,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三、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建议由于村级债务的成因多,数额大,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化解的难度大,困难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积极稳妥的化解;另一方面也需要上级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5一是尽快出台具体的税费尾欠化解政策。税费尾欠在村级债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税费改革后,清收欠款难度很大,成本也

6、很高。但若不清收,村级债务就难以化解,而且还容易引发农户攀比,给今后发展集体公益事业埋下隐患。目前,国务院、省市出台的政策仍不够明确,建议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便于基层操作。二是上级加大税费转移支付力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购置农用车辆不断增多,车辆挂牌所缴纳的购置税,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建议上级将农用车辆购置税转移支付给地方,用于化解村级债务。三是上级提供扶持资金帮扶还债。一方面,建议上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贫困县和农业大县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一定数量的消债专项资金,逐年安排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化

7、解;另一方面,建议上级对扶持农业的款项进行适当调整,把化解村级债务作为扶持农业专项资金的一个重点来对待。四是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就成了向农民筹资筹劳解决村内公益事业的唯一合法渠道,但多数地方都还没有“议” 5起来。建议尽快完善“一 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重点要解决好“事难议,钱难收”的问题,中央和省级政府建立兴办村内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对农民筹资筹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给予资金或物资补贴,以利“一事一议”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