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

ID:39545156

大小:11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5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1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2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3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4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5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6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7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8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9页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区域地质区域水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照日照地质构造,属山东一级构造单元鲁东断块内部二级单元胶南隆起的一部分,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出露地层有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市境西部、中部大部分地区为太古界胶东岩群的古老变质岩,披露面积885平方公里;日照城西岭、河山、会稽山一带,东部城东岭、秦家楼、明望岭、石臼一带,大都为中生界青山组燕山晚期侵入岩,面积377平方公里;南部平原地区、诸河系阶地、滨海洼地为第四系全新统及零星更新统覆盖,面积为653平方公里。第一节 地层  元古界 境内出露胶南群大山沟组和甄家沟组地层,代表岩性为西部山区的片麻岩类。  1.大山沟组  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上、下两段

2、。  下段 主要出露于小后村乡北部、黄墩镇南部、东陈疃乡东部、三庄镇局部、高兴乡与巨峰镇北部。本段岩性复杂,上部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与浅粒岩、黑云母变粒岩或黑云二长片麻岩夹层,有时夹大理岩;中部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本段岩石普遍经受混合岩化,以中、下部为强烈,常混合为条痕状混合岩。部分混合为斑纹状混合岩。厚度约943米。  上段 主要出露于黄山、东陈疃乡、三庄镇、竖旗山乡以东、黄墩镇以北、碑廓镇北部及丝山乡局部和奎山南麓。本段岩性以黑云母斜长变粒岩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及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偶夹白云石英片岩或大理岩

3、扁豆体。本段岩石经常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多混合为条痕状混合岩、细粒均质混合岩。部分的混合为片麻状混合岩或细粒混合花岗岩。厚度大于950米。  2.甄家沟组  主要出露于岚山头镇、虎山乡北部山地。本地层顶部为黑云片岩夹黑云变粒岩,间夹大理岩扁豆体,厚度不变,经常缺失。上部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二云钾长片麻岩夹斜长黑云片岩、浅粒岩;中部为二云二长片麻岩夹绿帘黑云片岩,偶夹斜长角闪岩;下部为黑云二长片麻岩夹浅粒岩,偶夹白云石英片岩。本组地层除顶部外,普遍受混合岩化作用,可混合为条痕状混合岩、片麻状混合岩及均质混合岩,呈过渡的整合于大山沟组地层之上。厚度大于750米。  

4、中生界 境内仅零星出露侏罗系地层和白垩系地层。  1.侏罗系莱阳组  境内出露极少,仅在竖旗山乡贺庄西偶见。为黄绿、灰绿及紫红色沙岩、页岩及砾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炭质页岩。与元古界地层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2.白垩系青山组  分布于黄墩镇粮山口、南庄,竖旗山乡高家庄子、板石,三庄镇上崮后、下崮后,涛雒镇东川子、涛雒西街,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有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厚度变化较大,与莱阳组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新生界 境内只发育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1.第四系上更新统  仅发育为坡积层和冲积层。  坡积层 主要分布在刘家寨北岭、奎山北麓、丝

5、山北麓的秦家庄至普车沟一带,老爷顶至官山西北麓的官山、稍坡、安东卫等地,碑廓镇大湖至大河口以北、凤凰岭至谢家荒一带,磴山北麓的下元至相家楼一线,及相家结庄等地的残丘或坳谷中。岩性以棕黄色黄土状沙质粘土、粘质沙土为主,夹少量碎石及砾石,间含铁锰结核,层理明显;厚度为4.0~8.0米不等。  冲积层 仅在碑廓镇小湖至小河口一带沉积。岩性上部以黄绿色粘质沙土为主,下部中粗沙夹砾石;厚度为5.0~8.0米。  2.第四系全新统  按其成因类型主要划分为冲积层、冲海积层和海积层以及湖积层。  冲积层 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及河流两岸区域,代表地层在傅疃河两岸和日照水库上游各

6、河谷,及两城河、巨峰河、龙王河、绣针河等流域。岩性以亚沙土、中粗沙夹砾石为主,沉积厚度5.0~20.0米。本地层为地下水主要贮存地层。  冲海积层 主要分布于奎山乡夹仓至虎山乡韩家营子一线和两城镇王家滩至大沙洼林场一线。本地层代表岩性以亚粘土粉细砂夹淤泥、泥沙互层为主,厚度10.0~25.0米。表现为盐碱涝洼地带。  海积层 海拔5米左右的Ⅰ级海积阶地。表现为海积沙嘴、沙堤、沙滩及海湾潟湖堆积。主要岩性以中粗沙夹卵砾石为主,间有淤泥层及残贝壳碎片,石臼所一带夹有磁铁矿矿沙层,厚度为5.0~10.0米。本地层为黄沙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基地。第二节 构造  本市基底

7、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系统属扭性构造体系,为“多”字型构造形式。  褶皱 境内主要褶皱结构有丝山变质杂岩体褶皱和甲子山变质杂岩体褶皱。其形态多为复式背向斜,如东西向丝山复式向斜和近南北向大旺山复式背斜。以等斜褶皱、倒转褶皱、紧密褶皱为特征,片理、片麻理与褶皱轴平行或基本平行,褶皱两翼地层往往缺乏对称性,背斜核部多系大山沟组地层或岩浆岩体组成,向斜轴部出露地层复杂,个别出露中生界地层。褶皱构造规模较大,是境内变质岩类地层的主要构造形式。  断裂 境内地质构造,主要受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带的影响和制约,中生界岩浆岩的分布即受其影响。  区域内的断

8、裂,按其规模形态及力学性质,可分为早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