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

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

ID:39551597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_第1页
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_第2页
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_第3页
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_第4页
资源描述:

《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党的十二五规划与改善民生和民富国强【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亮点分呈。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将改变以往的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向,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说,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减缓社会矛盾,或将成为此次规划的亮点。刘山鹰说:“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过度的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收入

2、分配为代价的。”“现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改革的最大障碍。”刘山鹰警告说,收入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荡。我任务虽然党的提法有所不同,但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转变,已经成为朝野共识。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参与“十二五”规划调研的专家苏海南近日告诉记者,我国近10年,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因此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将写入“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一度申言,“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3、“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公平”,配合“十二五”规划的人事调整也提前布局。2009年11月底,河南、福建、辽宁、吉林、内蒙古五省(区)党委书记职务调整,2010年8月至今,贵州、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省再次更换了省委书记、省长等负责人。有观察人士分析认为,新的人事调整中,“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很多人拥

4、有法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专业背景,“表明中国正在由善抓经济的效率优先型官员向‘追求公平正义’文人治国方向转变。”  进入10月,随着调研及人事调整的“前声”渐落,中央关于“十二五”的思路开始明晰。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深入推进三大转型进程中,中国的政改深化隐约可见。未来五年中国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怎样切实保障经济体制的改革成果。要做到“国富”到“民富”的成功转型,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再分配问题成为其中关键点。专家们认为,政治

5、经济社会是互动的,不触及政治体制问题,改革很难继续推进。在政治体制本身存在问题,权力分配方式不甚科学,政治体制架构不甚合理的情况下,民富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当前一大问题是须解决既得利益作怪。  我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中可以看出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一系列的表述都显示“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各地将改变以往的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

6、要方向,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更加注重之前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主题,也符合了党的“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逻辑起点  《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两个核心议题:一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个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前者谋划科学发展,第一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统领五年规划;后者追求民富,第一次明确强调“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这两大主题相互依存,融为一体,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追求民富,实现“民富国强”,是科学发展的本质体现之一,是十七届五中

7、全会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贡献,是历史与现实相一致的呼声。从历史规律与国际经验看,一个民族国家,经过发展,经历民富,走向公民国家,是一个国家由大到强的必然表现;从现实看,民富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石,是转向内需主导模式、发挥内需规模效应的基础。其次,追求民富,实现“民富国强”,也是高层与民间相一致的呼声。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具有辩证性的互动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经历过先富与后富的非均衡历史阶段后,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并成为高层和民间所逐步认知的常识。基于“民富”而形成改革共识,将是未来时期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2.改善民生

8、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客观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