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ID:39563660

大小:27.1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6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1页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2页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3页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4页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l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l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l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lMarshall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2、;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l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l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l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l许多学者把Eward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Silent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l1970年国际传播

3、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l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l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l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l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lA.L.Kroeber和Clyde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lRuthBenedict的《菊与

4、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lRichardBrislin《跨文化交往》lGeert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l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第三章文化的定义和特性一、文化的定义l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

5、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l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二、文化的特性l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l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的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美国人喜欢耸肩,不习惯蹲,认为蹲的姿势不雅;生理现象的外面也会

6、裹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如打喷嚏英美人认为是Godblessyou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喜欢自由地谈论和抱怨他们的疼痛,毫无顾忌地呻吟、呜咽、哭叫文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l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l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l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文化是核心l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①一个民族的历史②一个民族的传统③宗教思想④价值观念⑤社会组织形式⑥风俗习惯⑦政治制度⑧社会发展阶段第四章交际一、交际与传播二、传播的定义l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传播。l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组织传播:在

7、学校、公司、机关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人际传播: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社会传播人类传播三、传播的种类非社会传播:内向传播,一个人的自我交流和自言自语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非人类传播l传播四、传播的模式lHarold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who/sayswhat/inwhat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即: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l以后的模式在5W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和传播的社会环境,把线性模式改称了环形模式。五、传播模式和跨文化交际l编码和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

8、问题的环节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第五章语言交际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l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l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l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