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ID:39634682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7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王国忠朱恩市农委种植业办公室、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一、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就能把农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生产和提供安全优质

2、农产品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安全、优质的生态农产品成为首要选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洁土”、“净食”的生活环境,就能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生态农产品,拓展广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三)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农业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化肥农药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小环境压力,为上海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四)发展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注重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及推广应用,健全生态农业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生态意

3、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总之,上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二、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初步成效   (一)积极探索区域生态农业建设1、农业部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上海郊区崇明县、宝山区已分别被列为农业部生态农业试点县和示范县(区),根据“立足示范、着眼推广、点面结合、讲求效益”的原则,在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发展上海都市生态农业,建立一个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协调合理,整体功能较强

4、,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优美整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农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2、环太湖流域生态建设。上海市涉及环太湖流域有青浦区的金泽、练塘两个镇,共有耕地面积11.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6.9万亩。近年来,这两镇围绕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推行绿肥养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以及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工程等,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1、推进绿肥生产。绿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肥源,种植绿肥既可以增加农田经济效益,又可利用绿肥根瘤菌固氮、以小肥调大肥、以磷

5、肥调氮肥等特点,富集或固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其它养分资源,翻压后可提供作物多种养分,绿肥秸秆还田还可增加土壤碳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其它理化性状,实施种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地力提高。在绿肥种植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上海大力推进绿肥生产,2004年以来累计推广绿肥种植面积200多万亩。2、完成耕地质量普查。2002-2003年,完成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工作,耕地符合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占38.1%,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占47.9%,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占10.8%。2006年,

6、又完成356万亩耕地的地力调查与等级划分,全市耕地总体上处于较高等级,其中,一等地占17.4%,二等地占32.76%,三等地占26.09%,四等地占20.17%,等级最差的五等地仅占3.58%。同时,摸清当前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农田耕作层变浅,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有所增加,养分失衡现象较严重,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3、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公益性的农业基础工作。上海已在2007年底建立了500个地力定位监测点、100个环境质量监测点和30个肥料效应流动监测点,覆盖郊区大部分土壤类型和种植利

7、用方式,每年为政府提供上年度耕地地力与环境质量报告。4、加快中低产田改良建设。近年来,针对郊区部分耕地存在一定的障碍因素,一是推进松金青地区低洼地土壤改良工程建设,标准粮田建设面积30.4万亩;二是开展南汇5万亩滩涂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以及奉贤每年约2万亩平整田土壤熟化与改良工作;三是开展3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四是嘉定等区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生物修复技术示范工作。5、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为落实“占补平衡”政策,2010年以开展耕地质量评定工作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规

8、范为重点,把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部省共建、因地制宜、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的原则,构建农业、国土资源两部门共同开展补充耕地验收工作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工作模式。2010年计划在奉贤区开展“补充耕地质量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