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

ID:39717140

大小:672.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10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_第1页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_第2页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_第3页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_第4页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向“研究性教学”--张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博导E-mail:hzhang@kcx.ecnu.edu.cn引言:从巴金的梦魇谈起1988年,巴金在《致李楚材》写道——我没有做过教师,也未考虑过教育问题,对这门学问我完全是外行,而且我自己也不曾受过完备的学校教育。似乎我并没有资格谈有关教育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在我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有限的日子里,我始终摆脱不了梦魇的折磨,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他们的童年。”的确这三四年中间我经常思考教育孩子的问题。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这个新社会里封建流

2、毒很多。人们还把儿女看作私产,不是把孩子当作玩具,就是当作出气筒。人们习惯说:“棍子下面出状元”,仍然用“填鸭式”的方法教育儿童。不管孩子们理解不理解,只要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塞得越多越好,恨不得在短短的几年中间让他们学会一切,按照自己的愿望把儿女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不论家长不论老师,都以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整天坐在书桌前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家长说孩子做功课太慢,老师就布置更多的作业,学生不得不早起晚睡,好象学生休息愈少成绩愈好,老师也显得愈认真、负责。塞进脑子的东西越多,学生的收获越大。学生忙,老师也忙,老师脸上的血

3、色越来越少,学生的眼睛越来越近视,仿佛孩子的脸上的笑容多了对他们的学习大有不利,一定要用过重的精神包袱压得他们笑不出声。……从小学到初中我看见我唯一的外孙女跨着沉重的书包走过我面前,她的功课水平不过是中等,每天睡不够八小时,分数在八十上下。到十四岁才开始自理生活,还不会作适当的安排。人们要求于她的只是高的分数。不能说她不想争取高的考分,可是她动作慢,思想不敏捷,又没有时间看课外读物。我常常想我们不使她脑子开窍,单靠“填塞”、“死记”行吗?我同情这个孩子,因为我过去就是这种情况,我老是期望有人给我一把钥匙让我的心开窍。由我自己去学,不

4、靠别人来“塞”。倘使当时由考分决定一切,倘使只有“重点”的“尖子”才有出路,恐怕我早已变成《寒夜》里的汪文宣了。——《收获》2004年第1期,第4-5页。1992年5月22日,巴金在《写给端端》中写道——端端:最近一年我多么想同你在一起,因为我有许多话要通过你留下来。但是我没有办法同你接近,你现在被“考分”压得紧紧的,哪里有时间、哪里有兴趣同我闲聊?!我看得很清楚:你们这一代都是这样,并非你们甘心做考分的奴隶、做文凭的奴隶。我们的教育制度逼着你们走上这一条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人们希望把你们培养成听话的、听话的孩子。你念的不是重点学

5、校,你本人也不是不聪明的孩子,为什么每天还需要拿出那么多的时间来应付功课?为什么必须牺牲睡眠、牺牲健康、牺牲童年的欢乐,只是为了换取普通的考分?……有许多话要说,但现在多说有什么用?你现在需要的是大学录取通知,是考分。而我此时所想的是收一个徒弟。巴金九二年五月十二日——《收获》2004年第1期,第7页。一点感想1.一个百岁老人的担忧不是多余的。2.我国当前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被功利蒙上了眼睛。课堂教学的重建: 走向“研究性教学”一、传递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二、观念的诞生: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基础三、合作创造知识: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基础四、研究性

6、教学与教师的教育智慧五、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六、研究性教学与体验课程一、传递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一)什么是传递性教学?1。人的发展是一个外铄过程,人的个性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2。知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是外在于人的;3。教学是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二)什么是研究性教学?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技能是最好的。二、观念的诞生: 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基础1.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一个民族到不会表现观念时就没有了生命(noideathereforenolife)。”——牟宗三2.观念是思想,观

7、念是生命。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3.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如果我们倾听学生,他们会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LisaSchneier教学当然并不局限于学生已有的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在一次讨论班上,一个学生问道:“24除以8,究竟什么意思?”另一个学生回答说:“24除以

8、8意味着你有24个东西,你把它们平均分成8堆,看每堆有多少个东西。”又一个学生回答说:“不对,不是这样。它意味着你有24个东西,你每堆放8个,看你一共能获得多少堆。”4.教师的观念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