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

ID:39728612

大小:3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_第1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_第2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_第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_第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oi:10.6043/j.issn.0438-0479.20160405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贾春锋1*,邵林2,戴庆辰1,乐立盛2(1.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福州350007;2.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为了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细胞因子

2、IL-1、IL-2、IL-4、IL-6、IL-10、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p<0.05),而IL-4和IL-10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BMMSCs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而IL-4和IL-10上调(p<0.05)。对照组脊髓组织的结构正常,神经细胞形态完好;模型组脊髓组织局部出现明显空洞,而且瘢痕组织、神经细胞非常稀少;BMMSCs组脊髓组织内没有发现明

3、显空洞及瘢痕组织,而且有大量神经细胞,可见清晰细胞胞体和突起。由上述结果可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与抑制炎性蛋白的表达,减少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对脊髓的损伤有关。关键词: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蛋白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志码:A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是常见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疾病,MS的发病特点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和

4、心里压力。但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多,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本研究拟建立EAE小鼠模型,采用BMMSCs尾部静脉注射进行治疗,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病理形态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BMMSCs治疗EAE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MS提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雄性小鼠36只,体质量为(15.2±1.9)g,购于

5、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DMEM培养液(广州市左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胎牛血清(赛业生物科技集团提供);II型胶原酶(上海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胰蛋白及酶基质胶与Mdivi-1(美国Sigma公司);IL-1、IL-2、IL-4、IL-6、IL-10、IL-12、TNF-α和IFN-γ的mRNA试剂盒(上海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MMSCs购于杭州海瑞化工有限公司(5×106个BMMSCs)。1.2方法1.2.1小鼠BMMSCs分离、纯化、鉴定及培养将分离的脊髓组织经过磷酸盐缓冲液充分冲洗,并剔除血管后,剩余的间质组织切割成直径约1mm大小的组织块,然后采用0.1%II型胶原

6、酶,0.25%胰酶37℃进行消化反应30min,离心弃去上清液,剩下的组织块与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在DMEM培养基(含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中培养。第1次传代后每3天按1:3比例传代,进行扩增培养。取P3代细胞,消化后加人PEFITC标记的CD73、CD105、HLA-DR、CD31、VWF、KDR、CD34、CD45、CD235a流式抗体及相应对照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1.2.2小鼠EAE模型的建立小鼠麻醉后制成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3]。建模成功后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根据分组不同进行治疗,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BMMSCs组。模型组:C57BL/6小鼠背部

7、四点皮下注射含MOC35-55混悬液各50μL,同时尾部静脉注射PTX300ng,48h后再次尾部静脉注射PTX300ng加强免疫。BMMSCs组:注射前调整BMMSCs浓度为5×106mL-1,小鼠尾部静脉缓慢注射500μL细胞悬液,留针2min后缓慢拔针。1.3评价指标1.3.1RT-PCR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各种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按照IL-1、IL-2、IL-4、IL-6、IL-10、I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