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ID:39751075

大小:203.5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10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_第1页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_第2页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_第3页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_第4页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的流行。在定量流行学中把植物群体的病害数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增长都泛称为流行。植物病害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期和数量,用以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植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epidemiology):在群体水平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流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结合的方法对植物病害

2、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一、植物病害的计量可用多种指标计量植物群体的发病程度,如发病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发病率:用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发病率=(发病株数或植物器官/调查株数或器官总数)X100%严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病面积所占的比率,如叶片上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率。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如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病情指数: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若以叶片为单位,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计算公式为:的其他计量植物群体的发病程度的指标:病田率;病点率;病田单位面积内传病中心或单片病叶数量。二、植物

3、病害的流行学类型植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根据流行学特点不同(再侵染的有无),可分为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两类。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特点:无再侵染或有,但作用小,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一但侵入成功,则当年的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

4、,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此类病害在—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星穗病、小麦线虫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病害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防治策略:选用抗病品种;铲除初始菌源,采取措施抑制菌量逐年积累(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和拔出病株等)。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在一个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5、。特点:有多次再侵染,每年零星发生,以后迅速发展成流行。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气流和流水传播的病害会形成单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程度决定于侵染的速度,而侵染的速度决定于气象条件。所以,气象条件是此类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多循环病害防治策略:种植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三、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植物病害的流行是一个病害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活动和病害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动态变化表现出来。按照研究时间规模:季节流行动态和逐年流行动态。1、病害的季节流行:在一

6、个生长季节里,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是随着时间而增长或衰退的,也就是存在病害的流行的时间动态。2、季节流行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不同类型的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最常见。对于一个生长季中只有一个发病高峰的病害,若最后发病达到或接近饱和(100%),寄主群体亦不再生长,如小麦锈病(春夏季流行)、马铃薯晚疫病等,其流行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S型曲线可划分为:指数增长期逻

7、辑斯蒂增长期衰退期指数增长期是菌量积累和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马鞍型流行曲线:如果发病后期因寄主成株抗病性增强,或气象条件不利于病害继续发展,但寄主仍继续生长,以至新生枝叶发病轻,流行曲线呈马鞍型,例如甜菜褐斑病、大白菜白斑病等。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高峰,流行曲线为多峰型。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和感病性的变化可能出现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在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次高峰。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高温抑制了病菌侵染。四、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病害流行在

8、田间有一定的扩展和分布规律,与病害的初侵染源有关。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就是病害的传播过程,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的发展规律。传播特点:因病原物种类和传播方式而异,如气传病害,土传病害。一次传播距离:病原菌孢子从释放到侵入植物体这段时间内所引起的病害传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