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

ID:39797851

大小:6.53 MB

页数:161页

时间:2019-07-11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_第1页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_第2页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_第3页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_第4页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疗药物监测汪荣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汪荣军TDM是近二、三十年来形成的新的临床医学分支,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TDM通过运用各种灵敏的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如HPLC、放射免疫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定量分析生物样品(特别是血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探讨患者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临床药理学(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药物的体内代谢)、临床化学(分析原理)为基础,辅以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背景(一)概述(二)需要

2、监测治疗浓度的主要药物(三)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标本处理(四)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方法主要内容(五)几种常见药物TDM(一)概述1.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目的及意义2.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3.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4.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D+RDRE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结合后产生效应血药浓度的区域划分(1)两线最低有效浓度(MEC)最高耐受浓度(MTC)(2)三区无效区治疗窗中毒范围(3)与治疗用药的关系无效区治疗窗中毒范围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临床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指最低有效浓度(mi

3、nimumeffectconcentration,MEC)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该范围又称治疗窗。是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药物安全性评价:治疗指数(TI):TI=LD50/ED50安全范围:LD5~ED95或LD1~ED99药物蓄积: 在前次给药的药物尚未完全消除时即作第二次给药药物作用蓄积:在前次给药的“作用残留时间”即作第二次给药则可产生药物作用蓄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目的及意义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的定义:在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基础上

4、,应用药物分析技术,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使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一门应用性学科。TDM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对单一患者确定最佳的给药方式与治疗剂量,即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TDM的最主要用途。给药方案的调整稳态一点法重复一点法Bayesian反馈法对于出现药物过量或中毒的患者,可通过TDM明确诊断,筛选出中毒药物。TDM可为判断中毒程度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可进行药物过量时的临床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我院患者余某某,男,25岁,自行服用卡马西

5、平数量不详,怀疑药物过量,测得其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15.34μg/ml。卡马西平有效血药浓度的参考值为4~12μg/ml。案例1TDM还可以用于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我院患者邢某某,女,46岁,自称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测得其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仅为0.20μg/ml。丙戊酸钠未检出。据了解,该患者并未按医嘱服药。案例2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吸收(血管内给药除外)分布代谢(生物转化)排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常见药动学参数生物半衰期(t1/2)速率常数:ka,ke,k10,

6、k12,k21,kM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n,AUC0→∞表观分布容积:V总清除率:Cl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稳态血药浓度:CSS药动学基础传统的临床用药:将剂量与药理作用强度直接相联系实际上: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药理作用是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部位(受体)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决定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受体)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呈快速平衡药物疗效与副反应更多的取决于血药浓度而非剂量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dose-effectrela

7、tionship指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增加效应也相应增加。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特例苯妥英钠血药浓度(ug/ml)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阿司匹林血药浓度(ug/ml)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血药浓度10~2020~3030~40>40临床效应有效眼球震颤运动失调精神异常血药浓度50~100>250350~400550~850800~11001250~15001600~1800临床效应镇痛抗风湿抗炎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死亡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方案个体化的程序1.患者经检查

8、已明确诊断,并确定所用的药物后,临床医生与实验室人员一起制定药物的试验剂量和给药时间间隔,即确定给药方案。2.根据所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要求,给药后按一定时间采集适当次数的血标本,测定血药浓度,求出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观察临床的疗效。3.根据求得的个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与临床观察情况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得到适合个体的用药剂量。给药个体化程序示意图(二)需要监测治疗浓度的主要情形一般认为可考虑TDM的药物有:1.治疗指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