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

ID:39821196

大小:1.7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12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_第1页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_第2页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_第3页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_第4页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月十五那一天唐太宗时期(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包括大量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带进西藏,因而对汉藏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藏族人民都很崇敬她,并以歌舞艺术的形式来赞美她。《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这样一首藏族民歌。歌曲简介表现了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和平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旋律优美动听、婉转流畅。伴奏声部均为打击乐基本使用舒展性的节奏相配合给人以温馨、幸福的轻歌曼舞的印象。其中铃鼓的滚奏增加了乐曲的活跃气氛《正月十五那一天》又名《埃马林几》或《请你听一听》。它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歌中把文成

2、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揭示得清清楚楚。《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藏族民间歌“堆谐”中“觉谐”一类的民歌。歌曲为D宫调,2/4拍,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构成。它用分节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情绪轻快活跃,具有舞蹈性的特征。堆谐:又名“拉萨踢踏舞”,西藏民间歌舞。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谐”即歌曲。公元13世纪(元朝),萨迦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出现了扎木聂这种乐器,并为当地的歌舞——果谐作伴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固定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具有完整结构

3、形式的歌舞。这种歌舞被称之为堆谐。当堆谐传人拉萨之后,它的歌词得到专业艺人的加工,音乐被程式化,曲目也随之固定,伴奏乐器得以增加(如:笛子、扬琴、根卡、二胡等),舞蹈动作变得文雅华丽,从而以更加成熟的形态展示出来。这种新的堆谐——有人称它为“拉萨踢踏舞”,便在更广泛的地区传播开来。学习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结亲扎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扎木聂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声音悦耳的琴。因张有

4、六条琴弦,汉族又称其为藏族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藏族自治州、县,尤以拉萨、日喀则、拉孜、萨迦和昂仁等地最为盛行。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独奏曲目多为歌舞伴奏曲,有《阿玛勒火》、《达娃雄奴》和《耶几长木》等。初步概括西藏民歌特点奔放、热情、粗犷、刚健、优美、纯朴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纵观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西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西藏民歌中深邃而丰富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优秀卓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西藏民歌中所具有的人民性、广泛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又

5、正是使它的艺术性不断完美的重要因素。课堂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