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

ID:39830921

大小:2.61 MB

页数:109页

时间:2019-07-12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_第1页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_第2页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_第3页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_第4页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备的几种技能江苏省镇江一中王生tcwangsheng@163.com目录:技能一: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历史命题新趋向的技能技能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技能技能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技能技能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技能1、师生之间有效互动2、提高学生的活动水平3、教学资源的科学生成4、对课标的有效处理5、对教材的有效处理技能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技能一: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历史命题新趋向的技能江苏卷21题: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材料二:梨园演戏,……

2、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

3、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命题范式的变化;材料载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广东卷第4题: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

4、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对信息进行有效释读、串联推理、甄别、整理审视,形成新的历史认识)具体表现在: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命题,摈弃不同版本教材内容之间的差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对策:1、要做“减法”,找交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不同版本教材各有特色(需直接阐述的知识均出自不同版本的交叉内容,其余差异均以相关材料进行铺垫,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重要结论做“加法”,找并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江苏的“史论共享”);3、认真研究《课

5、程标准》中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总体课程目标”;4、自主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注意时政材料的开发运用,如次贷危机,西藏问题,遗产保护,京剧等);5、抓大(主干知识)放小(琐碎知识),总结规律(如,世界近现代文化(集中在艺术领域),选择题)。第二,以丰富的史料为试题情境,转变历史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要提供给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一般性技能。(1)要善于从材料中数据信息的对比、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2007年广东卷第26题给了这样一则材料“正

6、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要求学生分析该材料反映出明朝妇女怎样的婚姻观?(广东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2)从材料的引文和注释中获得信息。(3)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得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字、词,就可以得到关键信息。(2008年江苏卷第5题)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C)A.仿效

7、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4)“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重要的信息。(2008年山东卷第27题)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请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答案: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5)对材料信息的通盘考虑。(2008年江苏卷第21题)(东京)街南桑家瓦

8、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请回答:材料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6)从材料所反映、体现出作者的“语气”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