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

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

ID:39834597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2

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_第1页
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_第2页
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_第3页
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冰箱主流品牌走势报告出处:hc360慧聪网家电行业频道  发布日期:2005-02-02冰箱行业面临2003年底—2004年的市场动荡,今后何去何从,值得关注与研究。1、作为海尔、科龙来说,规模已经居世界前5名之列,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是基本成熟。成熟的表现具体在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质量与服务等在消费者中有相对稳定的口碑。目前在国内要做的是,如何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扫荡行业市场等。一旦海尔发动价格上的攻势,科龙积极响应,名义是两家在互掐,实际是借机进行行业洗牌。目前一些诸如

2、长岭、华意曾经的名牌要实行资产转让或重组则体现了行业洗牌的紧迫性。海尔与科龙的价格之争,势必将继续维持下去,将进一步巩固行业洗牌的成果,打压三线品牌的生存空间,还要要打消一些家电巨头的新进入冰箱行业的企图。品牌、渠道与低成本,是行业领头品牌实行“行业洗牌”的三样法宝。作为海尔与科龙,2005年的重点可能会在这个方面下工夫,拼渠道、拼成本将成为海尔、科龙两家企业竞争的焦点。另外,还要向高端品牌积极靠拢,开发高端产品、塑造高端形象,起码维持与西门子、三星、LG等高端品牌一个较小的差距。作为海尔与科龙这样

3、的集团,实现国际化应该说是其品牌与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应该说海尔与科龙在国际化方面都做了一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真正的走出去、扎根生芽成为海外市场的主流品牌,是国内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冰箱市场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技术、质量、设计等方面的差距阻碍了国际化的脚步。预计到2007年或2008年,国内冰箱市场会极度饱和、海外出口市场大幅膨胀,所以,要缩小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留给国内企业的只有2—3年时间。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将加快国际化的脚步,加强技术和国际化投入,缩小

4、与国际大公司的全面差距,为国际化“大井喷”做好准备。2、作为象西门子、LG、三星、伊莱克斯等高端品牌,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消费群,其品牌、质量、技术等方面一直占据着高端产品形象。2004年,除西门子外,其他品牌都有向中端产品线延伸的动向,毕竟在中国,180—250升的销售占了全部市场容量的90%以上。可以预测,高端品牌依据其品牌与技术上优势,大力开发中端冰箱市场的动作会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从这些品牌产品的温控方式和平均价格的联系,来分析他们的异同。普通冰箱电子类 普通冰箱机械类  从总体来看市场

5、上电子温控冰箱的平均价格是机械冰箱的1.70倍。从各个品牌来看,西门子的平均价格始终处于第一,这说明西门子的型号比较平均,而且价格和后几位的差距比较大,说明其产品技术种类比较平均,价格水平处于高端。海尔排在第二位,但是和西门子的差距平均在400元,与其后面的三个品牌的差距比较少。伊莱克斯,三星和LG在不同的温控方式下,有不同的价格平排名。可以看出LG的机械冰箱的价格比较低,而其电子冰箱的价格在排行中并不低。从这个角度来说,三星的白色家电总给人有些出力不讨好的感觉,促销不断的做,新品不断的出,但是没有

6、看到成绩有多么大的提高。在白色家电方面SAMSUNG和LG相比,缺少的了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味道。伊莱克斯则价格的重点仍然在机械冰箱,在五个品牌中排到了第三,在数字化的大潮下,还守着机械化而没有新技术的革新,恐怕难有作为。 毫无疑问这些品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虽然在中国家电市场的价格战中的表现不好,但是其在产品市场的引导和远期培养上,国内企业在这方面除了海尔有一些表现,其余企业的企业都相对盲目。 3、作为新飞这类国内老冰箱品牌,2005年与2006年是道坎。从各方面看,成本、技术、品牌、配套都不占优势的

7、企业,其生存与竞争空间非常有限,面临着市场的挤压,即使能活下来,也极有可能会丢失现有的中端市场,仅仅在低段市场立足。长期下去,最后只有兼并重组或被人收购的下场。挑战经济规律的企业,肯定是最后的失败者。TCL、海信等新进入的家电巨头,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05年的冰箱市场,预计还要延续04年的势头,价格战还要继续,普遍存在“品牌下移”的趋势。高端品牌向中端市场压进,中高端品牌大举进军占领中端市场,原有的中低端品牌则被牢牢定位在了低端市场。价格战主要还是体现在中端市场,但不可能很大幅度的

8、“价格跳水”,价格呈现“挤牙膏式”的下降。受中端市场竞争的挤压,部分品牌进入低端市场,事关品牌生死,低端市场竞争将更激烈。高端市场品牌,挟品牌、技术、质量等实力,降低身价,切入中高市场轻而易举。在整个市场结构中,中端市场空间最大、利润也较为丰厚,这将成为中国顶尖品牌与跨国公司品牌竞争的目标市场,这也将吸引市场的主要关注目光。  (全文结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