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

ID:39837199

大小:1.8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12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_第1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_第2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_第3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_第4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可意会,更需言传——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熟悉的古典诗歌:陌生的古典诗歌: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床”的理解。《辞海》里床是“井上围栏”。古人把“有井水处”与家,家乡联系起来。《静夜思》记述李白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古文言常识、古文化常识的缺乏,导致对古典诗歌的误解。有一定的古文言常识、古文化常识就一定能答好诗歌鉴赏题吗?月考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砧①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

2、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1、文不对题这类错误的根源是对诗歌的内容或背景不了解,胡乱编造一通就答题,更谈不上关键术语的使用了,往往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对诗歌内容完全没有弄懂,答题全凭主观臆断,个人想象,完全忽略关键得分点。答题内容:杜鹃的叫声不再哀伤,猿的啼鸣也不再悲凉,

3、写出了作者归家之后不再哀伤和彷徨。只泛泛而谈对家乡思念,没有联系颔联诗句,分析通过烘托手法来突出砧声的悲切2、浅尝辄止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全面,只是点到即止。答题内容:写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只看到杜鹃、断猿叫声不悲切与杵声的区别,却遗漏了关键的表达技巧,以及作用。3、遗漏关键术语这种错误主要是对诗歌鉴赏中关于表达技巧的术语不了解,只能谈个人理解,不能用专业化术语准确概括。答题内容:杜鹃声本是哀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声不哀”,断猿啼本是悲悲切切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啼不切”1、白描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2、对偶强调

4、对仗工整,与“联系下文赏析”的问题无关;3、伏笔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网上阅卷答题要求书写规范。在每题指定的区域内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大小要适度,字距适当,行距不宜过密。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改错。4、误用滥用术语这类错误主要是考生对诗歌鉴赏的术语没有弄懂,或一知半解,拿过来就做,又或者满河撒网,结果答非所问。答题内容: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采用对偶手法,同下联“月下谁家砧,一声一断肠”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一种哀的氛围,为后文“思乡”埋下伏笔存在的突出问题1文不对题2浅尝辄止3遗漏关键术语4误用滥用术语答题不够规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

5、题。(8分)闻砧①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具体说明怎样烘托分析烘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月考

6、题点手法说具体析作用表达技巧类规范答题步骤总结:(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怎样用的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为三步走:比如修辞比喻:用(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拟人: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的表达了(特征)反衬:诗人用(A物象)反衬了(B物象),更加突出了(B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迁移思考题(见《晨读晚记》P24)(2005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

7、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答案:1、步骤一,点手法2、步骤二,说具体3、步骤三,析作用写景使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热闹衬寂静或以动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虽美却荒寞,表现了诗人面对战乱后荒寂山河的深沉叹惋之情。周练试题2010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炼字的案例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的字含义

8、。分析:1、“见”是看见吗?解释清楚字义2、“见”到底体现怎样的一种图景?3、“见”字到底好不好?好,是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