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

ID:39848751

大小:963.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7-1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_第1页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_第2页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_第3页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_第4页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复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复习总结专题知识精讲高考真题体验章末综合检测章末复习总结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专题知识精讲专题1分析生态环境问题1.分析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但对其分析的着眼点和角度基本相同,具体如下图所示:2.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要求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域,而且还会波及到相邻地区甚至更广的地区。要能够理性地分析若干具体的典型案例。例如:(1)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床增高→洪水危害加大。(2)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增大→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洪水威胁严重。(3)

2、西北地区过度放牧→荒漠化加剧→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增多。(4)巴西热带雨林滥垦滥伐→森林锐减→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际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例1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解析】据经纬度,省区轮廓和河流水系特征,判断A省为湖南省,这里的湖泊由于人为的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进而引起洪涝灾害。

3、【答案】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而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专题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序号地区名称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A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过垦、过伐、过牧严重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严重降水较少气候较干过牧严重C黄淮海平原土壤侵蚀严重暖温带半湿润区人口密集,过垦严重D南方低山丘陵区亚热带湿润区降水丰富EF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

4、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亚热带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G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处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我国部分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回答下列问题。例2(1)以甲为代表的斜线表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2)简述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3)丙地区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甲区域: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荒漠化问题;乙区域:南方丘

5、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丙区域: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答案】(1)荒漠化(沙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2)自然原因:丘陵地形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3)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止荒漠化;防止河流的水源减少;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减缓物种的灭绝速度等。高考真题体验(2009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双选)1.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

6、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地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多沙尘暴。P地位于河谷地带,故较Q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答案:1.AB2.AC3.(20

7、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湿地总面积(hm2)湿地比率(%)197622518889342.99198637213963919.1720051973192309.30解析: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该地区湿地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湿地比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湿地的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答案:变化特点:197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