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

ID:39851572

大小:1.63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7-13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1页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2页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3页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4页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Chapter7Dynamicdistributionoflivingthings第一节、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物种(species):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化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生殖隔离(reproductiveisolation)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Geographicalisolation)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为不同的种群,使得种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二、物种隔离(speciesisolation)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

2、流的现象。三、隔离产生新的物种1、遗传物质及其变异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因为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DNA)是在染色体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遗传物质的次要载体水稻2n=24,n=12小麦2n=42,n=21人类2n=46n=23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克隆Clone克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在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如番薯、马铃薯、玫瑰、柳树等插枝即可繁殖。但动物却不同。1938年,德国实验胚胎学家H·施佩曼首先提出动物克隆的设想:即

3、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去,使其繁殖。1952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进行动物克隆实验,未获成功。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1996年7月5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维尔穆特等和PPL医疗公司合作用绵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多利。(多利生产的过程)芬兰多塞特母绵羊苏格兰黑面母绵羊1997年2月23日英国《自然》发表《从哺乳类的胚胎和成年细胞所得出的健康的下一代》1998年4月,“多利”当上了妈妈,生下了一只名叫“邦尼”的小羊。多利前后共自然生产6胎,1胎

4、夭折,存活5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1999年克隆出了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后,动物家族中相继诞生了克隆牛、鼠、猴、猪、猫等。1998年2月,英国PPL医疗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2000年莱阳农学院董亚娟;2002年中科院陈大元;中国农业大学李宁。2001年1月美国克隆猴成功,这意味着克隆人已不存在技术障碍;1998年7月,日本克隆了小鼠2001年3月PPL医疗成功地获得了5头克隆猪2002年3月,美国科学家克隆成功猫;克隆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克隆动物出现的一些诸如早衰等问题也是人们对克隆人心存疑虑的原因之一。为了阻止克隆人的步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条例。如何判断

5、一个生物是不是克隆的?1、细胞核DNA鉴定2、线粒体或叶绿体鉴定遗传的变异类型: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如:细胞有丝分裂受阻是形成多倍体2、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内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

6、即使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变异也会发生。环境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被选择的变异类型总是对环境适应的,不能适应的类型终将被淘汰。螽斯甘薯羽蛾竹节虫尺蠖幼虫雕鸮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3)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在生物进化理论中,常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

7、。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地理隔离使种群之间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物种形成的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的结果。第二节、物种分布区的变化分布区是一个物种或种上分类单元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地理区域,在地图上表现为沿分布区边界的一条或几条封闭曲线或者散布于一定地理范围的点集。物种分布区的变化扩大缩小种群密度:即物种的种群数量生态位幅度:物种在环境因子梯度中的耐受性适应范围。1、物种分布区与地方种群的密度及生态位幅度物种的种群密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空间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