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共聚与均聚区别

PP共聚与均聚区别

ID:39894258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4

PP共聚与均聚区别_第1页
PP共聚与均聚区别_第2页
PP共聚与均聚区别_第3页
PP共聚与均聚区别_第4页
PP共聚与均聚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PP共聚与均聚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P共聚与均聚区别均聚PP聚丙烯具有韧性差、尺寸稳定性差和易老化等缺点,限制了其适用范围。而共聚聚丙烯,具有强度高、刚性大、耐热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加工性能好以及低温韧性极佳的优点,因此可广泛用于生产周转箱、瓶子、油漆桶、大容器及重负荷包装等,也可用于生产管材、板材、电瓶壳等,还可用作其它高档聚丙烯专用料的基础料共丙是共聚改PP,它有合成橡胶成份,火一烧拉开丝是扁形,拉得不长。而均聚改PP烧了以后丝拉得长,丝是圆形。按国际标准分类,聚丙烯(PP)分为均聚聚丙烯(PP-H)、嵌段共聚聚丙烯(PP-B)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低透

2、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PP也不象PE那样在高温下仍具有抗氧化性27%POE7256+H110MA(均聚PP,冲击=3KJ/M2),冲击强度=9KJ/M2;27%POE7256+M1600(共聚P

3、P,冲击=7.5KJ/M2),冲击强度=54KJ/M2。为什么均聚PP与共聚PP的增韧效果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答:共聚PP含有更多乙烯链段,所以与POE相容性更好,因此增韧效果更明显。还说在均聚PP/POE体系里添加少量共聚PP,共聚PP起相容剂的作用,增韧效果会比较明显PP均聚物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于195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中的第一个。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它一直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热塑性塑料,1991年它的世界总产量达到240亿磅。它在热塑性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纤维和长丝、薄膜挤压、注塑加工等方面。化学和性质PP是以金属有机有规立构催化剂(

4、Ziegler-Natta型),使丙烯单体在控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合成的。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化学结构,数量也不一样。这三种结构是指等规聚合物、间规聚合物和无规聚合物。在等规聚丙烯(最常见的商品形式)中,甲基原子团都处在聚合物骨架的同一侧,这一结构很容易形成结晶态。等规形式的结晶性赋予它良好的抗溶剂和抗热性能。在前十年期间所用的催化剂技术使非等规异构体的生成达到最少程度,消除了对无价值的无规组分进行分离的必要性,简化了生产步骤。生产聚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相法;一种是液体丙烯淤浆法。此外,还有一些老式淤浆工艺装置在运行,它们采

5、用一种液态饱和烃作为反应介质。典型的等规聚丙烯均聚物的性能见表1。比较而言,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都有较高的密度,相当低的熔点和较低的弯曲模量即刚度。这些性能差异导致了最终用途不同。刚度和易定向性使聚丙烯均聚物适合制作各种纤维和用于延展带,而它们较高的耐热性使它们能用于制作硬的高压容器和器具及汽车的模塑部件。影响聚丙烯均聚物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量(通常用流速表示);分子量分布(简称MWO);有规立构性和助剂。聚丙烯平均分子量范围从约200000到600000。分子量分布通常用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w)与数均分子量(Mnn)的比值表示,Mww/Mnn。该式又称为多

6、分散性指数。一个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对它的加工性能和最终使用性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因为熔融态的聚丙烯对剪切敏感,即当施加的压力升高时,其表观粘度降低。分子量分布范围宽的聚丙烯比分布窄的更对剪切敏感,因而具有宽范围分子量分布的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更易于加工。某些特定的用途,特别是纤维,则要求窄范围的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与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反应工艺都有关系。常用过氧化物在反应器后面的挤压过程进行化学裂解,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窄。这一过程称为控制流变学(CR)过程。与聚乙烯相比较,等规聚丙烯更易受光和热而氧化降解。在通常的加工和最终使用条件下,聚丙烯要经受无规的断链作用,导致分子量降低和流速

7、升高。所有的商品级聚丙烯都含有稳定剂,以便在加工时保护材料,提供令人满意的最终使用性能。对于特别的用途,除了加抗氧剂和紫外线抑制剂外,还须加其它添加剂。例如:在薄膜配方中加入润滑剂和防粘剂,以减少摩擦系数并防止薄膜自身粘连。在包装材料中添加抗静电以消除静电荷。为了提高透明度或缩短模型周期,则需用成核剂。均聚物树脂通常接流速和最终用途分类。流速取决于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两者。某些特殊用途要求流速高达400分克/分钟,而普通商品均聚物的流速则在0.5—50分克/分钟的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