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风流

魏晋书法风流

ID:39910945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4

魏晋书法风流_第1页
魏晋书法风流_第2页
魏晋书法风流_第3页
魏晋书法风流_第4页
魏晋书法风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书法风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魏晋书法风流与现代书法------上海翰墨书画院付春林魏晋是书体演变、技法变革的突飞猛进时代,这一时期书法艺术成就之高、名家名作之多,令人叹为观止。魏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觉醒和自觉的时代,伴随着文字的“隶化”与“楷化”的定型,笔法的日益丰富与人们对汉字视觉形象的不懈追求,王羲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的全面成熟,书法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诞生了。魏晋是孕育契机,造就英雄,造就天才的时代。历史上的所有的艺术经典,是一座座无法再造和复制的高峰,后人难以企及,只能仰止,这是因为世移时变,后人已缺乏了当时创作者的文化生态,而这些文化生态是无可再造的。仅从魏晋时代本身去寻找书

2、法飞跃基础和原因,其答案不仅缺乏深度,也是片面的。因此,从历史的视角看,必须把观察点落实到魏晋以前的秦汉时代。西周至秦汉华夏诸国的民族意识、哲学思想、社会道德、文化艺术等,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秦汉时代正是构建大国家、大政权和大文化的时期,后世的诸多优秀传统在此时已初具规模,为魏晋书法走向艺术高峰奠定了基础,书法艺术也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发展。文字是艺术的载体,线条是创作的素材,线条的变化、律动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是书法家用来表达艺术情趣的灵魂。高超的线条驾驭技巧,是书法家的毕生追求。秦汉以来的“篆变隶”(简称“变隶”)和“隶变楷、草

3、、行”(简称“隶变”)的两个过程,在完成书体演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笔法、笔势,演绎了新的书写技法、规则,为书法增加了新的艺术内涵。秦汉以来书体的演变和规范,书风的革新和流行,集中体现在“变隶”和“隶变”两个过程中。这“二变”的实质,可谓是最终完成了书写到书法艺术的“基因突变”,为魏晋书法艺术走向高峰奠定了艺术内涵基础。  “变隶”的三大解放,引发了第二阶段的“隶变”。汉字书体的创制、演变高潮由此出现,可谓是书法艺术的“基因突变”。隶书之后的汉字,进一步开始了新的开创性工作——向楷、行、草发展,这也正说明了汉字书法的无限创造性。  那么,汉字变体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4、?笔者以为,仅仅以实用性来解释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这应从文字演变的内在动力方面加以考察——为什么在汉字变体中会是这样的一种逻辑轨迹:篆以后隶,隶以后是楷、行、草,而不是别的书体呢?汉字变体的目标是实用和简捷,表面看是字形结构上的形式变化,其实,汉字变体的真正内容是在笔法和笔势上的,这也是汉字变体的实质。笔法、笔势是艺术性、习惯性和创造性有机结合的产物,由笔法、笔势的变化,产生了构成汉字的新部件,这些文字的新部件在约定成俗并流行之后,便成了构成新书体的基本笔画,新笔画依据汉字的造字原则,构建起新的书体。认识到汉字变体的实质,我们才能明白魏晋书法艺术取得的前所未有的

5、高度,是因为它以两汉时期“变隶”、“隶变”为基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的“基因突变”。没有这“二变”过程,魏晋书法艺术便难以取得高的成就。“正是魏晋时期,严正整肃、气势雄浑的汉隶变为真、行、草、楷。中下层不知名、没地位的行当变而为门阀名士们的高妙意兴和专业所在。笔意、体势、结构、章法更为多样、丰富、错综而变化。”李煜是亡国之君,但确是中国历史上的词赋和书画高手,其见解非同一般,在他看来,对王羲之书法继承最好的是王献之,为什么,我认为只有王献之的文化生态和王羲之最为接近,但即便如此,王献之也无法替代和超越王羲之,因为王羲之独特的性格经历和学书之路别人是无法复制

6、和替代的,王献之可以继承王羲之的家传笔法,但王羲之的独特风度和胸襟,他所处的特定的时空,是无人能替代的。今人书法学二王一路的很多,但就书法成就而言,能达到清代王文治水平的已寥寥无几了,为什么?因为当今的文化生态和魏晋时期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就是和清末民初比也已经相差甚远。为什么?因为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活的物态化凝固物,它首先是中国哲学思想陶冶的产物,其次才是技巧上的训练。而现在学习书法的路子刚好相反,因为毛笔实用功能的废止,代之以硬笔的传统,近来甚之是键盘的传统。而接受传统文化的传统,自从上世纪初科举废止以来,随着西式学堂的兴起,私塾的消失,阅读经典的传统

7、已丧失将尽,因此随着中国书法最后的几位大师的离去,如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中国书法水平的总体衰落是必然的事,在不久之后,传统的书法艺术也可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魏晋时期,随着制笔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对制笔进行总结的著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笔经》及“韦诞制笔法”。三国时有魏国人韦诞,字仲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有文才,善辞章,并以制笔和墨闻名当时,他所制之笔,人称韦诞笔,著有《笔经》一卷留世。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韦诞的制笔方法:“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将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

8、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