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

ID:39955357

大小:19.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6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_第1页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_第2页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_第3页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_第4页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本课在内容上承接了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

2、发展。通过本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启发学生学习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了解国家现代科技发展的脉络;(2)分析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分析的方法(论从史出)。【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了解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科学家的贡献,尝试分析科技现代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教师讲述

3、,自己对补充材料的学习,整理已有的知识,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读科技现代化的理念,理解科技现代化在社会环境中的定位,以及科技进步在国家现代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当代科技成就的价值(世界水平、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等)。领悟建国后科技与国家需求、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课前准备◆(1)直观教学法。通过视频情境、历史图片、文字等直观材料,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4、趣,点燃渴求知识的火花,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或材料,比较有针对性,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设问: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引言,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归纳:古代(辉煌)——近代(衰弱)——

5、新中国(振兴),并由此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问题情境:什么是“两弹一星”战略决策?为什么我们注重“两弹一星”的开发和研究?“两弹一星”的开发和研究成果如何?(1)含义: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即“两弹一星”决策。(2)背景(原因)及目的: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3)成果: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

6、的核垄断。1964年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补充: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

7、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2.载人航天的发展: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