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

ID:40006048

大小:3.57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7-17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_第1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_第2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_第3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_第4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课件演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西充县疾控中心2016年7月1.目录一、病例报告报告标准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二、随访管理随访要求随访内容三、死亡报告四、质量控制与管理审核查重补报五、信息统计与上报六、信息安全管理七、病例报告主要问题八、HIV检测份数表的填报2.一、病例报告报告标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报告要求报告时限报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相关信息附卡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标准指感染艾

2、滋病病毒(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1)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①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②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的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①小于1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②18个月龄以上儿童:诊断与成人相同。依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

3、008)《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标准报告如有修订,执行新版本。5.艾滋病病人报告标准艾滋病病人是指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1)成人和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①HIV感染和CD4细胞<200/mm3;②HIV感染和至少一种艾滋病指征性疾病(C组临床表现)。(2)15岁以下儿童:①HIV感染和CD4细胞<25%(<11月龄),或<20%(12月龄-35月龄),或<15%(36月龄-59月龄),或<200/mm3(5岁-14岁);②HIV感染和至少伴有一种小

4、儿艾滋病指征性疾病(F组临床表现)。依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标准报告如有修订,执行新版本。6.C组临床表现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a)HIV消耗综合征;b)肺孢子菌肺炎;c)食管念珠菌感染;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e)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直肠)超过l个月g)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外

5、);i)肺外结核病;j)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k)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l)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m)慢性等孢子虫病;n)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o)卡波西肉瘤;p)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q)浸润性宫颈癌;r)弓形虫脑病;s)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t)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u)HIV脑病;v)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7.F组临床表现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a)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b)肺孢子菌肺炎;c)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

6、;d)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e)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f)肺外结核病;g)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h)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1个月以上;i)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j)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新生儿期除外);k)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1)慢性等孢子虫病;m)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n)卡波西肉瘤;o)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p)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q)

7、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r)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s)HIV脑病。8.采供血机构报告2006年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应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9.报告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及《艾滋病性病附卡》需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其中纸质报告卡要求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清楚。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

8、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暂不符合的须打印成纸质卡片由填卡医生签名后进行保存。10.报告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报告的要求,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发现漏报的感染者或病人应及时补报。11.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http://10.249.1.170/12.用户登录地址省级及以下用户登录地址:http://10.249.1.1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