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

ID:40044689

大小:17.49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7-18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_第1页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_第2页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_第3页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_第4页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书法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郑州轻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书法书法简介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起源时间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书法类型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

2、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金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最早的金文见

3、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此时期著名作品有:《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大克鼎战国越王剑铭鸟虫篆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公乘得守丘刻石简帛墨迹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

4、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秦石鼓文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两汉书法乙瑛碑张迁碑魏晋南北朝书法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

5、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王献之《鹅群帖》王珣《伯远

6、帖》王献之《中秋帖》杨大眼造像记牛橛造像隋唐五代书法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肚痛帖》“醉僧”怀素宋朝书法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

7、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苏轼《黄州寒食帖》蜀素帖蔡京手札元代书法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