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模板

中医师承模板

ID:40089464

大小:17.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0

中医师承模板_第1页
中医师承模板_第2页
中医师承模板_第3页
中医师承模板_第4页
中医师承模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师承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运用内复方药治疗泄泻病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疾病。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和秋季较为多见。目前以本人经验来看,中医药治疗本病较之于西医西药有着更加理想的疗效。导致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本人多年行医经验,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脾胃虚弱、肾虚等,饮食不当又包括暴饮暴食、食品不卫生、过食生冷或过量饮酒等。(1)感受外邪以寒、湿、暑、热较为常见,其中寒、湿最为多见。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2)暴饮暴食、食品不

2、卫生、过食生冷或过量饮酒,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3)情志失调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引起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4)脾胃虚弱,胃肠功能减退,受纳失司,运化失职,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发病。(5)肾气、肾阳可助脾胃之运化以腐熟水谷。肾虚则可发生泄泻。泄泻的临床表现以大便清稀为主要表现,大便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欲减退,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出现小便

3、量少、口干等症状。起病或缓或急,经常有患者反复发作。中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故而正确的辩证最为重要。(1)粪质清稀如水,或稀薄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畏寒喜温,常因饮食生冷而诱发者,多属寒证;粪便黄褐,臭味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常因进食辛辣燥热食物而诱发者,多属热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稍进油腻或饮食稍多即泻者,多属虚证;起病急,病程短,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泻下物臭秽者,多属实证。(2)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泻物腥秽者,多属寒湿之证;大便稀溏,其色黄褐,泻物臭秽者,多系湿热之证;大便溏垢,完谷不化,臭如败卵,多

4、为伤食之证。(3)泄泻而饮食如常为轻证;泄泻而不能食,消瘦,或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为重证;急性起病,病程短为急性泄泻;病程长,病势缓为慢性泄泻。(4)稍有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泄泻即作或复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多属病在脾;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因素使泄泻发作或加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者,多属病在肝;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腹冷痛,腰酸肢冷者,多属病在肾。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兼夹表邪、暑邪

5、、食滞者,又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若病情处于寒热虚实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辨证论治寒湿泄泻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藿香正气散。湿热泄泻症状:泄泻

6、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肠利湿。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伤食泄泻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脾虚泄泻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肾虚泄泻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

7、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肝郁泄泻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方药:痛泻要方。1.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医术安全性首先,本人认真自学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相关书籍,所用方剂均为教材中所选,均为古代医籍之验方,其中无有毒药品,所用药材均为常用药物。其次,本人始终对自己医学的局限性有

8、清醒的认识,行医过程中时时小心谨慎,治疗时常常注意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