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

ID:40092951

大小:40.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20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_第1页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_第2页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_第3页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_第4页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孤雁唐(杜甫)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景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第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颔联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理遥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

2、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2、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悠怨的

3、老调,是雄伟知音。3、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里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了是值得的。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喜爱与希望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请你做简要的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写草刚出牙时的嫩绿景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融融,遥望可知是春草露出的嫩芽,朦朦胧胧,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牙,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5、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

5、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折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分析。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2、历来论者对这首

6、诗的第六句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见”字好,“见“字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6、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与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形成对比。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联系《岳

7、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7、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白玉条”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的情景,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

8、简要赏析。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显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夜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